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湖南邵东:探索"123"模式 激发流动党员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8-12-17 14:36:27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刘佑祥 刘昭云 龙新春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2月17日讯 12月14日,湖南省邵东县魏家桥镇驻昆明市流动党员党支部 “扶贫助困爱心基金”挂牌成立,该基金将凝聚在滇人士力量,进一步支持家乡脱贫攻坚。这也是湖南邵东近年来积极探索“123”模式,激发流动党员新活力的一个缩影。

湖南邵东是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在40万以上,这其中,流动党员8032人,约占全县党员总数的20%。为积极适应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该县探索实行“123”工作模式,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全面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水平。

立足“一个支点” 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2018年,老挝阿速坡发生水灾,黑田铺镇驻老挝流动党支部立即对受灾群众实施救援。该党支部成立于2015年,是邵东县首个境外流动党支部。

近年来,邵东县立足“一个支点”,即依托异地邵东协会、商会,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情况,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支部或流动党员联络站,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离国不离党”。目前,该县先后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云南昆明、浙江义乌、贵州兴义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18个。

实施“两大工程” 让流动党员“致富又带富”

一方面,该县大力实施“服务工程”,增强流动党员致富能力,举办缝纫、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流动党员2100人次,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创业咨询320人次。通过出台政策规定、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共为流动党员维权13宗,追讨拖欠工资、工伤补偿金50余万元。另一方面,实施“回归工程”,挖掘流动党员带富潜能。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招商引资中的“宣传员”“招商员”作用。近三年来,流动党员共为家乡带来600多项致富技术,穿针引线63家企业落户邵东,引资达35亿元。并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17名流动党员返乡成功创业,解决近万名农民工就业问题。同时,把优秀流动党员纳入乡土人才库和村级后备干部,46名流动党员回乡当选2017届村“两委”干部。

健全“三项机制” 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精细化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网格化分类管理机制,以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枢纽,根据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地域分布,实行区域网格化管理,分类建立功能党小组,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流动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常态化教育管理机制,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严格落实对流动党员的积分管理,增强党组织约束力。

(刘佑祥 刘昭云 龙新春)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