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17日讯 12月14日,久雨初晴的湖南省邵东县灵官殿毛荷殿村,83岁的村民罗富连带着镰刀又上了屋后的猴子垴。这里长眠着11名衡宝战役期间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自1949年10月,这些在附近激战中牺牲的战士埋葬在这里后,罗富连的生活就多了一项内容:打理墓园和负责祭扫。每过一段时间,他就要带着镰刀去割草,每到清明节,他就要去上香和祭拜,这一守,就是70年。
在灵官殿镇境内共有10余处长眠着衡宝战役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的墓地,每一处墓地都有当地村民义务值守,一年又一年,一辈接一辈。爷爷走了,儿子守,儿子走了,孙子守,一代又一代,风雨70年。这些山头林深草密,有些老房子都已坍塌消失,但这10余处烈士墓地却从未被时光湮没,一直被村民们悉心打理,就是要时刻警醒人们,70年前这里曾经的血与火的洗礼。
1949年9月13日,衡宝战役打响,10月2日,衡宝战役最重要的一场战斗——石株桥战斗颇为激烈。该战历时半个多月,桂系白崇禧部四个精锐师被全歼,随之解放军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大部分地区,为四野进军广西全歼白崇禧集团和第二野战军经湘西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是衡宝战役的战略转折点。战斗主要在今邵东县灵官殿镇普云山-古乐坪-猴子垴-梨家坪-颜家坪-多佛岭一带进行。据当地老人回忆,在灵官殿镇毛荷殿村的普云山就打了两天两夜。
“血流成河,每一个山头都死了很多人”。时年13岁的老人罗富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在激战的普云山长皂和竹山皂,到处是尸体,惨不忍睹。战斗结束后,当地百姓积极配合部队掩埋牺牲的战士,许多百姓将自家的棺材捐了出来。“但部队坚持要付钱,否则不要”。罗富连回忆起往事,至今仍感慨不已,“解放军纪律严明,打死不进老百姓的屋,饿死不拿老百姓的粮。”
战后,作战部队先后在灵官殿的张家排、王家岭、猴子垴、普志岭、雷打石、多佛岭等地为近百名在石株桥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修建了10余处墓地。1992年,原毛荷殿区克服困难在张家排墓地建起了一个庄重气魄的衡宝战役纪念碑。当地人介绍,1993年,李九龙同志(时任某军区司令、衡宝战役任团长)踏访衡宝战役旧地,看到该纪念碑时,感动不已,盛赞“灵官殿人民真情厚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2017年,葬有13名解放军英烈的白鹿村雷打石墓地因年代久远,墓碑断裂,在灵官殿镇白鹿村村支两委的主持下,启动了墓地重修。倡议一出,灵官殿镇机关、学校、街道、厂矿企业及普通百姓纷纷捐款,白鹿村一些低保、五保群众都踊跃参与,尽显灵官殿人民对革命英烈的一片深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个高大挺拔的新纪念碑于2018年8月正式落成。白鹿村村支部书记罗珊华介绍说,该村准备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要把这个墓地打造成一个红色教育基地,让这些埋骨异乡的解放军战士有个更安宁的长眠之此,让革命先烈们的精忠报国的精神世代相传。
没有任何报酬,也没有任何荣誉。只是出于对人民解放军最朴素的敬意,灵官殿的百姓们一代又一代地坚持维护、祭扫这些烈士墓。82岁的老人罗开先也坚持了70年祭扫猴子垴和雷打石的英烈墓,每到清明节就要带附近的白鹿小学的孩子们来到墓前,向烈士致敬,接受红色教育;大全社区村主任、54岁的刘玉娣从小开始就跟着党员父亲刘丁元到张家排、王家岭的烈士墓扫墓,如今,父亲刘丁元已做古,她又接过这担子。为了让祭扫更方便,她组织力量,修通了一条宽5米的大道,直通墓地。去年,她看到烈士墓因连日大雨,部分塌陷,连忙组织人员将墓地进行维修。她告诉记者,一想到现在这么好的生活都是这些英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再多再苦的守护都很值得。
(刘佑祥 魏志刚 赵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