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江西萍乡:从"江南煤都"到"赣西明珠"的嬗变之路

发布时间:2018-12-27 11:13:52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胡永红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2月27日讯 “古之吴楚咽喉,今之赣西明珠”。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的江西省萍乡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萍乡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昔日的“江南煤都”向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向好、城市品质提升的转型发展嬗变中重塑“赣西明珠”新形象。

200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2009年获“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2010年获“江西省第三届文明城市”、“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

2011年获“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2012年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201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连续四届共8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15年3月,萍乡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行列,是江西唯一获批的设区市;

2016年连续第六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2016年获“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8年10月获“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一个个闪光荣誉,折射出萍乡近些年来在资源日益枯竭的形势下,在转型之路上策马扬鞭,聚焦高质量发展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喜人景象。

近日,由江西省委宣传部和萍乡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央媒看萍乡”采访团一行走进萍乡,聚焦萍乡发展转型后的新变化、新面貌。

因煤立市、因煤兴市的萍乡,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五大传统产业“黑(煤炭)白(陶瓷)灰(水泥)红(花炮)金(冶金)”曾经见证其辉煌历程。在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下,萍乡面临去产能、安全生产、环保等多重压力,这个因资源而兴而衰的城市,转型成了摆在面前的唯一之路,只有转型才能重振重生。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环境……,萍乡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

优化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的转型

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化工陶瓷的传统企业,深耕工业陶瓷10多年,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发展遭遇瓶颈。适逢萍乡正在打造海绵城市,急需大量的水泥渗漏砖。该公司抢抓机遇,成功研发出“城市科技生态陶瓷透水砖”,为转型升级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电瓷产业是萍乡的传统产业,为实现电瓷产业转型升级,萍乡电瓷产业重镇芦溪县双管齐下,在摒弃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值、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的同时通过对电瓷产业实施合并重组、技术升级、产品换代等全方位改造。2013 年,芦溪县吸引了总投资 15 亿元的央企中材电瓷落户,形成了以中材电瓷为龙头,100 余家涵盖了上下游及配套服务的相关企业为支撑的电瓷产业体系,占据了全球 20%、全国 75% 的市场份额。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通过战略重组、改造升级,萍乡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大大激发了原有支柱产业的市场活力。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利用又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兴起了新产业,培育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壮大了全市产业基础。

如今,萍乡市已构筑起冶金、机械电子、煤炭及煤炭综合利用、能源及新能源、非金属矿物制品及新材料、花炮、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传统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多元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在保留主导产业“根基”的同时,萍乡注重植入新兴产业的“血液”,电子信息产业格局在破旧立新中重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上半年,萍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高出全省2.9个百分点,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5.9个百分点。江西网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平盛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晶蓝科技有限公司等电子信息企业如雨后春笋,一些科技新兴产业成为助推萍乡城市转型的新引擎。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的萍乡市跳出了“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循环,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改善生态环境:从“灰姑娘”到“俏姑娘”的华丽转身

绿色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萍乡在转型之路上,确立了淘汰落后产能、抓好生态修复,发展绿色产业、开展造绿工程,改善整体生态环境的发展思路。

为改善生态环境,萍乡大力推动增绿工程,萍乡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61.9%提升到2017年的66.87%。以海绵城市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地公园,配置了乔、灌、草多种植物群落和园林植物景观,城市生态得到了有效恢复;通过景区、公园等的建设,提升了城市的魅力。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政策引导、规划引领下,萍乡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而曾经在煤炭行业赚取了第一桶金的煤老板也趁势而为,投身于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一批年轻的创业者从异地返乡,在家乡创业过程中找寻到自身价值,乡村旅游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以迅速发展,一批农旅结合的绿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成为萍乡市绿色发展的主力军。

90后的彭健是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人。宣风镇是中国花卉苗木之乡,花木面积达 4.2 万亩。2011 年,彭健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上海闯荡,加入一家贸易公司担任销售主管。2012 年,彭健辞职回乡创立花卉苗木公司,立志改变家乡面貌。创业初,由于缺乏花卉苗木种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四处求学、取经,并定期外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公司指导。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彭健慢慢地在花卉苗木领域如鱼得水,公司年产值达 4 千万元,到 2015 年底已解决当地 50 名劳动力就业问题。此后,花卉苗木行业的不景气,让彭健的企业陷入困境。此时,萍乡市转型升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方向。

依托原有的花卉苗木资源,彭健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于 2016 年 3 月投资 2000 万元注册了江西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有限公司。在现有的自然和生态绿化环境基础上,大力发掘宣风镇传统的谷酒、板鸭、萝卜等特色产品文化内涵,建造了一个具备自然生态与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休闲观光产业园——仙凤三宝。

自 2017 年春节期间试营业起,园区已先后接待了约 70 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高达 2 万余人次,收入约 6500 万元,打造出了属于赣西独树一帜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目前,仙凤三宝已经被评为江西省 5A 级乡村旅游景点,正在向 4A 级景区冲刺。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萍乡实现了从“灰姑娘”到“俏姑娘”的嬗变。

优化发展环境:在“破立并举”中打造“萍乡样本”

国有企业改革是萍乡盘活机制、成功转型的突破口。在国企改革中,萍乡市坚持破立并举,探索出了“四个一批”促改革的新路子,即对接央企改造一批、利用政策扶持一批、通过招商引资壮大一批、通过改组改造盘活一批,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萍乡,由市领导倡导和推动的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的政企双月恳谈会,秉持“开成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会议”的初衷,给萍乡市众多企业主带来了福音,成为他们“最乐意、最主动参加的会”。

自2016年4月28日以来,萍乡市已举办12次政企双月恳谈会,每次邀请8位企业家、2位银行金融机构负责人参会,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围坐一起,企业家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与会领导对部门不护短,当场质询、现场答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问题解决进展进行督查,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萍乡工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全市优化环境的试验场。该区设立了5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20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理基金和50亿元的发展建设基金,以股权作质押、以债券换项目,将资本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提升项目精准招商核心竞争力。同时,深化产业配套,按照引龙头、强链条、促集聚的产业布局,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培育起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化。为了“扶上马,送一程”,该区还全力推进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融部门为主,对税务、工商、司法等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用金融杠杆撬动企业发展,先后跻身于省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国家级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近年来通过财园信贷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超10亿元。

萍乡市坚持“破立并举”,着力破除僵化思想,清除僵尸企业,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对改制企业职工身份进行置换,改革后大部分置换人员已融入全市工业战线各个行业,成为新型工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总体改革要求,按照企业、股权性质进行分类整合,组建四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统一由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纳入统一监管。通过建立和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推动企业市场化重组,整合盘活各类国有资产,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让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在转型发展中,萍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城市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干成了一批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实事,办成了一批以前想办而没有办的难事,增进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记者在萍乡市首家智慧农贸市场——流万农贸市场采访中了解到,萍乡安源区于2018年6月启动流万农贸市场改造,仅半年时间,2018年12月14日,流万农贸市场开业。该市场完善了食品安全监测、数字监控、智能消防等5大配套功能,同时创新运营模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据化,并引进智能化设施设备,实现“智慧采集、智慧分析、智慧应用、智慧发布、智慧交易”5大主要功能,成为萍乡市农贸市场建设的标杆,打造了一个智慧、整洁、有序、安全的“菜篮子”民生工程。

据了解,转型以来,萍乡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 533.24 亿元,占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 62.3%,办了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的重大民生实事,多项民生指标连续多年在江西省名列前茅。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是转型发展的终极目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萍乡样本”,萍乡在发展之路上一路向前。

(胡永红)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