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湖南武冈:黄埔后裔凝心收藏 见证时光档案

发布时间:2018-12-28 15:44:49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刘佑祥 关杨博 丨 责任编辑:旅游


中国网12月28日讯 日前,又一批藏友齐聚湖南武冈老城区兴龙桥旁刘大师的聚艺堂,纷纷点赞展出的改革开放题材藏品。藏友们口中的“刘大师”,就是聚艺堂掌门人刘继荣。如今,已投入近百万元资金的六旬老人刘继荣的收藏包罗万象,他创办的聚艺堂俨然一部见证武冈改革开放的时光档案。

刘继荣的老家在邓元泰镇中山村,祖父刘仲樵是黄埔军校武冈分校第14期军训教官,祖母是当时城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在下放的岁月里,他学会了农村全部的生产活计,还一边勤奋读书。进城后,刘继荣挖过煤搞过机修,当过经理执过教鞭,同时干过国企科长。仅有中专文凭的他却无师自通,考取电气工程师并被聘为湖南省招投标专家库专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刘继荣成就了武冈古城一大传奇人物。

1978年是最值得刘继荣怀念的一段光辉岁月。那一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在中华大地上吹响,从湘潭电线厂学成归来的他协助父亲首倡的邵阳地区第一家漆包线厂顺利投产,整个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生产技术全由其一手掌握。自此,刘继荣成为武冈古城投身改革开放大潮的第一批“吃螃蟹者”,自小就有收藏爱好的他也萌生了购买新潮国货见证改革开放的想法。

在很多普通市民看来,收藏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但是刘继荣却认为,钱乃身外之物,只要遇到自己认为值得收藏的东西,再高的价钱也要搬回来。为此,他不修别墅也不住高楼不买豪车,收藏室就设在一个铁皮棚子里并取名“聚艺堂”,平时衣服朴素、简单饮食,刘继荣把修电器设备挣来的钱大部分投入到收藏上来,希望自己的藏品能为人们了解和认识国货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小到手表、大到电视机摄像机,刘继荣的收藏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总数达1000件以上,涵盖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武冈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起自己的“宝贝”,刘继荣老人如数家珍。在他的记忆中,产自上海的海鸥牌木质照相机留下了改革开放初期武冈人民的新生活新气象。当时,整个县城就骧龙桥上开着一家东方红国营照相馆,人们生日升学和家庭聚会拍黑白照排起长队,需要几天功夫才能够拿到照片。之后一段时间,各乡镇供销社安排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在东方红国营照相馆实习后才将照相技术传播到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20、135等型号相继进入武冈人的日常生活,记录下了每一个精彩感人的瞬间。作为过来人,刘继荣曾为赚钱买到结婚时必备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等“四大件”煞费苦心,瞒着父母过了很长一段节衣缩食的艰难时光。他说,那时戴着手表骑上自行车,在街上被别人询问时间是一件可以骄傲的事情。从晶体管收音机到手摇唱片机,再到后来涌现出来的有声电影机、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彩电和大哥大,刘继荣觉得自己的日子就像过山车一样,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除了这些城里人的时髦产品,农村群众常用的煤油灯、马灯、汽灯等,在刘继荣的收藏室里也一应俱全,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难忘的激情岁月。

2015年,刘继荣的收藏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2月5日,长沙友谊阿波罗黄金珠宝公司携手刘继荣等在省会国货陈列馆首次举办了“国货情•中国年”主题大型国货藏品展,他参展的千余件藏品获得好评如潮,引起了长沙各阶层市民的广泛关注。另外,在建的武冈历史文化博物馆也将为其藏品提供一个展示场馆。2016年,刘继荣出任武冈市收藏协会会长后,还策划举办过两次全国性的藏品展览,使其在圈内声名鹊起。

“接下来,我打算将藏品向武冈市民免费开放,在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同时,教育青年一代饮水思源、不忘党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刘继荣告诉记者。

(刘佑祥 关杨博)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