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绥宁坝那部落欢庆苗年:寒冬里唱出喜庆的歌

发布时间:2018-12-29 11:40:46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李斌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2月29日讯 冻雨初下,寒风凛冽,但在湖南省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六鹅洞村坝那部落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各家各户大红灯笼高高挂,身着民族服装的苗民往来穿棱,打糍粑杀年猪热米酒看演出,苗民们正在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苗年。村里的苗族同胞在每年的这个时期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喜庆活动,喜迎苗年!

淳朴的苗民们自编自演精彩的苗族歌舞、端出甘甜味浓的苗家米酒、摆出美味可口的长拢宴,苗民们与外地游客尽情串桌喝酒,载歌载舞,欢乐的歌声响彻整个村寨。一位邵阳的游客在体验了苗年活动后感慨地说:寒冬里唱出喜庆的歌,在坝那部落过苗年真好!

坝那部落是苗族现存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主要生活在寨市苗族侗族乡的六鹅洞村和铁杉林两个村内,其中六鹅洞村约有坝那苗民300人左右。坝那人一直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直筒裤、对襟衣,男子戴黑头帕、女子挽小髻子,擅长狩猎、吹芦笙、唱山歌,就连语言都是稀有独特的“寨上话”,当地人称为“坝那语”,“坝那族”由此得名。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对坝那人倾注了拳拳爱心。

2016年,坝那部落聚居的六鹅洞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由绥宁县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进行挂点扶贫。扶贫组入驻该部落后,一眼盯住了该部落丰厚的民俗文化遗存。扶贫组帮助坝那人成立了多个民俗风情表演队,邀请县内民俗专家对其进行培训和排练;投资6万元添置了民族服装、芦笙以及其它多种演出道具,挖掘出了一批经典民俗节目;把一套价值9万元的现代化音响设备捐赠给坝那部落;扶贫组筹资37万元改变村容村貌,修建了新寨门、停车场、垃圾焚烧炉等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并进行了组道硬化。

2016年至今,坝那人表演的《坝那哦嗬》、《祭狗》等民俗节目,渐渐走出大山,走向邵阳、长沙、杭州、美国。截至目前,六鹅洞村开设农家乐达到7家,苗家餐饮文化备受八方游客青睐;每逢节假日,坝那人都可以通过精彩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获得可观收入;此外,坝那人还成立了森林生态文化显著的天麻、青钱柳、油茶等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20多个。通过以上途径,2016年坝那部落人平增收3000多元,脱贫49户186人;2017年脱贫32户137人,2018年可彻底脱贫摘帽。

(李斌)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