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9日讯 记者今日从湖南省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了解到,2018年,该中心共完成36部邵阳布袋戏传统剧目抢救保护录制工作,纸质版剧本出版印刷工作也圆满收官。这是该县大力发掘传统文化、助推旅游加速发展的缩影之一。
湖南省邵阳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就有诗歌描写了邵陵歌舞,五峰铺为祭祀火神而兴起的“扎故事”惊、奇、险,倍受人们青睐,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多次受邀参加省市及全国民间艺术汇演。郦家坪、下花桥、九公桥一带的“打对子”“车马灯”“踩软索”“霸王鞭”“赶小唱”“打渔鼓”“布袋戏”等民间演唱和杂耍源远流长。其中,邵阳布袋戏的影响遍及湘、鄂、云、贵、川、黔、赣、皖等省,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塘田市一带的山歌、渔歌,白仓的“踩高跷”“狮子舞”,黄亭市、塘渡口一带的“庆娘娘”“扮土地”等地域性传统文化也各具特色,妙趣横生,富有持久艺术生命力。
近年来,邵阳县依托国家政策扶持,采取上争项目、内挤资金、外招客商、广引老乡等方式,撬动多方投资3亿余元,紧密结合“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五龙岭烈士公园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金江湖、天子湖、河伯岭、世界油茶花公园等绿色康养基地的建设,启动非遗中心、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四馆五中心”建设,鼎力打造中国蓝印花布之乡、五峰铺和下花桥非遗文化小镇、大唐咏史诗人胡曾故里、扎故事艺术之乡等4张文化名片,倾力助推全域旅游产业链建设。2013年8月,湖南三力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致力开发邵阳蓝印花布技艺,至今共投资1亿余元,建成了邵阳蓝印花布保护性生产基地,成为一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2016年,邵阳县籍“广西变脸王”何书成与有关方面投资2000多万元,联手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仓高跷”进行升级改造。2017年,投资1000万元打造复古的五峰铺蓝印花布手工作坊一条街。2018年,借元宵节、端午节和省运会等关键时间节点,先后在五峰铺、下花桥、塘渡口进行了地域传统文化集中展演活动,每次吸客5至10余万人。
据了解,该县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乡镇文化站23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37个。
(刘佑祥 唐东风 张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