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68个特色非遗项目在湖南非遗传统工艺博览会亮相

发布时间:2018-12-29 16:10:51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曾诗珈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2月29日讯 “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年湖南非遗传统工艺博览会在湖南大麓古玩城开幕,为期4天;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68个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气息浓郁的非遗项目集中亮相,让老百姓在寒冬时节逛个热闹丰富的非遗“集市”,过个多姿多彩的文化元旦。

此次博览会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承办;分为五大板块:湖南非遗传统工艺主题展、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土家族织锦技艺作品特展、传统医药义诊活动、芦笙音乐展演及特色项目推介活动。

在湖南非遗传统工艺主题展上,集中展出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长乐甜酒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57个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涵盖工艺品、生活用品、食品等多个领域,供现场观众欣赏与购买,置办文化“年货”。

此外,本次博览会还设置8个互动体验区,邀请湘绣、长沙粽编、滩头木板年画、梅山剪纸等8个非遗项目传承人,专为小学生进行现场免费教学;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研学体验,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双提升。

土家族织锦作品特展区,设在大麓古玩城四楼,观众可以通过土家织锦的精湛技艺和富有生活情趣与民族特色的图案,了解土家文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土家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创造力。记者采访湘西土家绣庄的张绣云时,现场被她的披肩绣工吸引眼球,听说都是一些贫困户一针一线赶出来的手工活,大家都抢着买,有的还要求加微信发货。

博览会还在大麓古玩城一楼设置了土家族赶酒火与陈氏蜂疗法两个义诊项目,免费为前来参展的群众义诊。在一楼,我们见到了张家界天门山民族中医学研究院的叶伟显,他的土家赶酒火属中国传统医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赶酒火是用手掌带着可以看见的火,而火中含药,百药藏火,在人体上推拿点穴,理筋,药借火势,火助药力可以渗入毛细血孔,改善微循环,疏通毛细血管。此方法可以轻松解决阻塞的血管末梢微循环,使血液循环流畅,可以带走堆积的毒素,由此身体的疾病就因火而除。开幕当天可以现场免费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芦笙音乐(侗族芦笙)传承人,将每天为观众进行芦笙表演,并每天选取1至2个别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类项目在大麓古玩城正大门入口处进行推介,以拉近非遗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增加现场人气。在展览区,我们见到了湖南省耒阳市竹市导子铸锅厂的厂长王冬华,他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导子洲锅子,大家挣着买回家。此外,活动组委会专门设置留言区,供博览会参展人员和观众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使用,以推动湖南省非遗事业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湖南以振兴湖湘传统工艺为抓手,不断夯实基础工作,优化名录体系,创新传承方式,提升社会效益,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在非遗衍生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文旅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例如,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整合了政府、高校、企业的力量,在湘西花垣县开展苗绣振兴试点,推出“让妈妈回家”苗绣振兴计划,先后推出“一善荷音”时装品牌,设立20多个苗绣创业培训基地,培训了6000多名绣娘,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带动当地绣娘月增收2000多元。越来越多的绣娘回乡就业,也促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成为了传统工艺振兴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案例。

(曾诗珈)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