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四川成都:高标准打造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

发布时间:2019-01-08 16:33:25 丨 来源:成都日报 丨 作者: 丨 责任编辑:路遥


成都市高标准打造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

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以全年1591列的开行数量,连续第三年领跑全国中欧班列。不仅仅是“量”上的引领,还有创新试点、服务质量和运营效能,成都也走在了全国中欧班列前列。

2018年12月25日,一列中欧班列(成都)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载着松木木材等货物返回成都。这是全球首次使用国际铁路联运运单作为国际信用证约定单据、控货权凭证,并采取人民币结算的中欧班列,开启铁路运单的金融化创新试点。

从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到集拼集运创新监管模式,再到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率先突破千列大关,一次次创新举措,一列列“买全球、卖全球”的班列,让成都国际铁路港变得越来越忙碌且深受全球关注,也增添了“一带一路”上成都国际铁路枢纽的对外开放活力。

“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的势与场,使成都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为成都迈向世界提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成都高标准推进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建设,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口岸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平台经济、枢纽经济,拓展全球市场、获取海外战略资源、开展国际创新合作,奋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扩大“朋友圈”共享“一带一路”机遇

中欧班列(成都)已连通24个境外站点和14个国内城市

作为内陆城市,成都距离最近的沿海港口有大约1700公里。然而,“一带一路”倡议让成都从内陆腹地华丽转身变成为开放前沿。

2013年4月26日,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首趟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驶出,直抵欧洲大陆腹地——波兰罗兹,架起高效而畅通的亚欧大陆桥,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2016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成都、重庆、郑州等七城同时举行了统一品牌中欧班列发车仪式。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第一个抵达欧洲终点,向全球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成都速度”。

经过五年多的运营,中欧班列(成都)已成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运行频次最高、辐射区域最广、运输时效最优的中欧班列。站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在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指引下,成都加快形成7条铁路货运通道和5条铁海联运通道,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中欧班列(成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辐射面越来越广,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让更多的国家和城市共享“一带一路”机遇。

据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西向深入欧洲腹地,新开通至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杜伊斯堡、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不来梅、德国汉堡、白俄罗斯布列斯特直达班列,并打通汉堡经里加到成都的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南向稳定开行“蓉欧+”东盟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和东盟全程铁路国际联运通道班列,先后开通钦州、凭祥、广州三条线路,打造南向跨区域联运一体化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北向推动俄罗斯班列往返开行,促进木材、纸浆、肉类、整车等运贸一体化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内陆往返俄罗斯最密集的贸易通道。东向则与上海、天津、宁波、青岛、日照等港口合作,构建辐射日韩,以及辐射欧美的跨洲际海铁联运通道。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境外站点数已拓展至24个,国内“蓉欧+”互联互通直达班列覆盖沿海沿边城市14个,形成国际班列与国内班列紧密衔接、互为支持的物流大通道网络格局。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保持成都国际班列开行领先地位,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为指引,以拓展西向、突出南向、优化东向、深化北向为目标,扩大成都国际班列覆盖面。西向加密中欧及中亚线,南向突出东盟线,东向通过海铁联运覆盖太平洋,北向深耕中俄线,推动国际班列稳定上量,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班列辐射能力。

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和集拼集运模式

中欧班列(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增添开放活力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两部委联合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并公布了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6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成都被列为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4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

《规划》指出,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近年来,成都在巩固国际班列开行数量领先的同时,推动班列开行从注重数量转向提升效能,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运营效能,不断提升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使中欧班列(成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持续保持开放活力。

其中,全国首创的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获评“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案例”,被国务院纳入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措施之一。在此基础上,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以提单质押方式开具信用证进行贸易结算,提供配套物流金融支持,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除了功能上的完善,还积极拓展使用范围,商品类别扩大至木材、红酒等领域。

与此同时,为实现内陆与沿边城市协同开放,在铁路、海关等部门联合推动下,中欧班列(成都)在全国首创集拼集运新模式,实现内陆和沿边地区合作,探索出沿途出口货物搭乘中欧班列(成都)“顺风车”的国际贸易新路径。通过集拼集运推动仓位共享、代码共享、资源共享,也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中欧班列(成都)往返重载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贸易、产业发展。

另外,结合中欧班列全程宽轨、窄轨线路的运输能力情况,成都与哈铁合作创新推出“三并二”运输模式,即3列41个集装箱的班列在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换轨时,充分利用宽轨段运能,组合成两列60余个集装箱的班列。通过优化列车编组,有效节约了运力资源和运输成本,班列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

努力提升“买全球、卖全球”国际货物组织能力

通道畅,贸易兴。中欧班列(成都)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正深刻改变着成都外贸格局和产业布局。

中欧班列(成都)每天源源不断地把“中国造”“成都造”花木、电子产品、汽车、鞋帽等运出去,返程则把国外的红酒、平行进口车、肉类、木材等进口货物纷纷运进来。货源品类由最初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拓展至汽车及配件、机械产品、电脑及半成品、服装鞋类、家具建材、饮食品、花木水果、日用品等。品种越来越丰富的进出口货物,搭乘上中欧班列(成都)不断扩展全球市场,依托高效而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8年,成都创新开行中俄贸易定制化班列,助力四川蔬菜、云南茶叶,“成都造”整车、服装、鞋帽、箱包等开拓俄罗斯市场,与此同时,俄罗斯木材、巧克力、糖果、纸浆等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一年,仅中俄贸易定制化班列就带动贸易额增长约13亿元。同时,成都还与省内兄弟市州广泛合作,与宜宾、泸州实现铁水联运,与攀枝花、凉山等地建立蓉欧班列基地。据统计,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带动川内逾200亿元的货物进出口,其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都已成为辐射周边的转口贸易高地。

依托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成都高标准规划“一带一路”产业园,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入驻招商局集团、中远海运、香港新华集团、苏宁云商、菜鸟、盒马鲜生等总投资500亿元的84个重大物流贸易项目。聚集适铁适欧产业的欧洲产业城,目前已引进总投资280亿元的天马高端轴承、巨石玻纤、厦门钨业等12个项目。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对标国际内陆港口城市,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口岸平台建设,强化成都国际铁路枢纽的要素配置功能、平台引领功能和国际交往功能,以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带动电子、汽车等外向型产业向铁路港聚集,同步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大宗物资交易平台建设。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搭建高效、柔性、低成本全球配送网络,努力提升“买全球、卖全球”国际货物组织能力。

(原标题: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口岸平台建设 高标准打造内陆开放门户铁路枢纽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