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贵州福泉陆坪镇"五个注重"抓实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9-01-23 11:18:25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伍潇娴 王孟林 丨 责任编辑:路遥


中国网1月23日讯 福泉市陆坪镇将产业发展重心由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向市场化生产进行转移,重点注重结构调整、利益联结、产销对接、基层建设和技能培训五个方面,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抓单产价值,变“种啥卖啥”为“市场需啥种啥”,推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质变,以产业革命促乡村振兴。

注重结构调整,把产业做大

自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展以来,陆坪镇结合地域特色及市场优势,以福陆大道、凤陆公路、浪波河流域、董柄温泉沿线、小岩景区沿线、香坪深度贫困村等为重点规划区域,大力发展中药材、烤烟、蔬菜、水果等产业,主打“短、中、长”期产业发展组合拳,减调玉米种植2万亩,减调率达59.3%,发展蔬菜种植7400亩、中药材9000亩、精品水果500亩、刺梨1900亩。通过产业引领示范,发展了罗贝村烤烟种植示范基地1500亩、新桥营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00亩,罗贝村头花蓼种植示范基地500亩,松江村清脆李套种中药材示范基地300亩,香坪村刺梨种植示范基地300亩,罗坳村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基地300亩。

注重利益联结,把生活做富

为解决利益联结问题,陆坪镇实施“一村一合作社”战略,实现村社合一,引导鼓励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100%在利益联结机制中多途径参与产业发展并受益,注重经营主体的培育。如,陆坪镇罗坳村的贵州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种植软籽石榴1000亩,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幼苗及化肥等。在软籽石榴没有挂果前,农户可以通过“以短养长”的方式套种马铃薯、辣椒、头花蓼等农作物保持土地收益,待软籽石榴挂果产生收益后,群众直接获得分成,不用担心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同时,农户还可就近务工,每天有80——100元的收入。今年以来,陆坪镇成立农业企业10个,运营合作社43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28个。合作社社员程洪说:“以前种玉米,投入劳动力多,一年一亩除了人工肥料等就赚个300块钱。现在改种蔬菜或者入股产业,一亩最起码也有2000块钱的收入。”

注重产销对接,把环境做优

陆坪镇积极探索订单销售模式,用活“农超对接”“农校对接”,通过引进贵州科普园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勤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泉市教育机构蔬菜配送中心等签订水果订单500亩、头花蓼2300亩、高粱750亩、莴笋500亩、辣椒500亩,其他蔬菜根据市教育机构的需求量及镇属各村供给量即配即送,完成订单农产品销售70余吨,有效解决产销难题,实现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同时,借助东西部对口帮扶契机,引入众创公司、泉味鲜等辣椒收购商,将本地生产的辣椒直接销售到广州江南市场等省外市场,日出货量在6万斤左右,为群众发展产业致富注入了信心。

注重基层建设,把机制做活

坚持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不断创新思路和办法,全力激活基层党建“微细胞”。通过“党社联建”的抱团发展模式,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层层抓好市、乡镇、村、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建设。目前,陆坪镇每个村均建有村级党支部和脱贫攻坚党支部,有条件的组还建立有党小组,全镇1065名党员中,有技术骨干,有农技专家,也有致富能手。陆坪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思想引导、产销分析,扭转农民对诸如玉米等传统作物的种养习惯,克服农民对高效农业的畏难情绪,增强农民对市场经济的信心,同时,鼓励村干部自己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现全镇45名村干部中,有38名有自己的产业,仅2017年全镇新增党员创业就业致富带头人101人,辐射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413户。比如,罗贝村党支部书记杨厚奎种植“金谷福梨”100余亩,通过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帮带形式,辐射带动群众种植金谷福梨1950亩。

注重技能培训,把服务做细

以村为单位,持续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坚持因人施教、因岗定培,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进一步解决农民不会种的问题,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截至目前,福泉市陆坪镇以每村至少打造两个以上产业示范点为标准,依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组建由省农科院农业服务员、镇农业部门农技专家、市农工局农技专家组成的青年人才党支部服务团队,深入村组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今年以来,采取到镇、到村、到组、到户、到田间地头等形式开展生产技能培训302次,受训3498人次。

(伍潇娴 王孟林)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