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湖南东山:从麻烦村到文明村的蜕变之路

发布时间:2019-03-28 13:38:55 丨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曾诗珈 肖鹤洲 丨 责任编辑:尚槿


中国网3月28日讯 曾经的“麻烦村”怎么变成了文明村?受处分的党员为何成为专业合作社和村里化解信访难题的骨干?记者走访了湖南隆回县六都寨镇东山村,通过村民的讲述,东山村由“麻烦村”到文明村的前世今生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多次转隶,深山贫困村成“麻烦村”

东山村最先隶属于横板桥区五星公社,后转隶大东山林场。1995年撤区并乡时,东山村划入六都寨镇版图。多次转隶,加之地理位置偏僻,东山村成了全县贫困程度深、信访问题多的“麻烦村”。当地群众的诉求归纳起来有转隶过程中的历史矛盾、求富求强的热切渴盼、对“村官”不作为乱作为的举报、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的攀比、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等几大类。有怨言的村民把发家致富的精力用于信访,村干部不敢放手工作,导致东山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东山村守住的是大美东山,端的是贫困饭碗。2017年的东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33人,65岁以上失能312人,30岁至60岁单身汉114人,五保户15户17人,外出务工人员占比51.6%,老旧木房239座……东山何时再起,成为东山的“村梦”。



“三人”行,昔日“麻烦村”成文明村

为了使东山村精准脱贫,2017年,隆回县委、县人民政府安排县民政局驻村帮扶。从此,东山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了村党支部这个“带头人”、群众工作站这个“解铃人”和扶贫工作队这个“引路人”。

建好党支部,当好“带头人”。县民政局驻东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周后忠把“建坚强堡垒,强造血功能”作为东山脱贫破题的主攻方向。一是选好“领头羊”。以2017年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协助六都寨镇党委、政府为东山村把好人选关、审查关和程序关,引导选民依法依规将政治立场坚定、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陈自忠等人选进村支“两委”,陈自忠不负众望当选为书记。二是扎好“篱笆柱”。周后忠组织新当选的村干部到县脱贫攻坚样板村观摩取经,开阔眼界,启迪思路;引导村支“两委”成员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依靠和发动群众,做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顶梁柱”。三是铸牢“铁壁墙”。周后忠对班子成员、党员、组长实施量化管理,建立统一的积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唤醒党员、村组干部的身份意识;开展“五星党员”评比,树好典型,培养党员中的种粮大户和种植养殖能人;正风肃纪,对违反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群众反响强烈的两名党员陈某和宁某,按程序依法规分别给予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村支书陈自忠2017年被评为全县十佳书记,2018年被市表彰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建好群工站,当好“解铃人”。扶贫战线老兵周后忠始终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利益取向上倾向群众,在工作方法上联系群众,把东山群众工作站打造成为民解忧的“窗口”。一是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对村级财务,贫困户、低保户动态管理,产业项目建设等村中重大事项或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严格落实支部提议、“两委”商议、支部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大会(户代表大会)决议制度,对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村级事务阳光运行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扎实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多措并举化解矛盾。坚持“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矛盾不上交、不回避。驻村伊始,针对“贫困户识别不精准,部分群众攀比,信访压力大”的现状,群工站配合党支部、扶贫队坚持在“精准识别、动态管理”上做文章,深入走访,心里装着“明白账”,依规对5户因灾因病漏评的予以补评,对119户不符合条件的铁面剔出;开展“真的贫困户,大家来帮助;想当贫困户,难得有出路;争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因攀比导致上访的群众;慰问、救助贫困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诽谤他人、恶意举报、无理取闹干扰村级事务经教育仍不悔改的,依法进行处理。三是开展“讲守爱”活动,和谐脱贫齐心奔康。围绕“讲正气、守规矩、爱隆回”主题,正本清源、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狠刹歪风,加强村支“两委”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多受累、群众多受益;开展种植大户、致富能手、最美家庭、最美东山人评比表彰活动,让东山群众自己评典型、学典型,让文明之花在东山处处盛开,着力打造积极向上、同心同德脱贫奔小康的东山形象。“讲守爱”活动中,2018年受处分的两名党员主动认错、自觉纠错,不仅加入合作社还教育引导群众讲正气、守规矩、爱东山。

建好扶贫队,当好“引路人”。在东山村脱贫摘帽的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扶贫队立下“东山不脱贫,誓不下东山”的铮铮誓言。一是科学谋划,精准定方案。围绕“户脱贫、村出列”的总体目标,突出“三率一度”和“三个落实”,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结对帮扶大走访的基础上,细化每户的帮扶措施,依托大东山自然、文化资源,牵手西山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做好旅游开发文章。二是提质增效,推进产业、项目扶贫。2018年,东山实现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全覆盖,修建村组通达公路31.5公里,通畅公路8.85公里,100kw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启用,湖南最后一公里物流入驻,注册成立樱桃、杨梅种植、高山泥鳅养殖等6家合作社,1家旅游公司,带动24户80人精准脱贫。2019年围绕“两不愁、两完善、三保障”的同时,重点做好6家合作社的提质增效工作,借助最后一公里物流大力推销东山村的特色农产品,统筹各方力量建好东山休闲垂钓园。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倒排工期抓好联通西山村的4.28公里通畅公路建设,搞好综合服务平台前的广场硬化,完善东山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是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队入驻以来,始终注重扶贫与扶技、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引导群众立脱贫之志,鼓奋进之气,教育引导群众想脱贫、敢脱贫、会脱贫。在回答记者“扶贫队撤队了,你们怎么办?”的问题时,党员陈稳生说,“扶贫队只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引路人,东山人民才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队既扶了我们的技,也扶了我们的智和志,东山的黄土能变金!”

2018年,东山村实现58户248人稳定脱贫,接待游客300多起,1560余人次。“好客东山、文明东山”的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带头人”“解铃人”“引路人”,“三人”团结带领东山人,东山再起的“村梦”即将成为现实。(曾诗珈 肖鹤洲)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