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国>滚动新闻>

航企转型增加 我国低成本航空或进入快速发展期

发布时间:2019-04-08 09:34:30 丨 来源:中国民航报 丨 作者:林楠 丨 责任编辑:安平


实现净利润8.82亿元,同比增长9.02%。这是新近发布的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中披露的中国联合航空公司2018年的成绩单。这样的数字不仅在东航控股的子公司中排名第一,更在三大航参控股的各家航空公司中排名第四,加之这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去年底尚未达到50架,其业绩就显得愈发亮眼。

更让人关注的是,这不是中联航第一年表现如此,在近几年中它的业绩表现一直不俗。除了拥有光辉的历史外,这家航空公司的另一大标签是三大航旗下的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考虑到早前上市的国内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业绩表现也同样出彩,让业界对低成本航空公司不禁刮目相看。

而除了明确打出低成本牌的几家航空公司外,新近向低成本航空转型的航企也在增加,包括天津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北部湾航空、长安航空、福州航空等一批中小型航空公司都开始推出行李、餐食差异化产品,显示出低成本航空市场愈发被看好。三大航的2018年年报中也注意到低成本航空的发展,认为低成本航空浪潮正在兴起,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的航空市场竞争,其自身的收益水平也受到了影响,因而要加快商业模式转型。尽管国内低成本航空的市场份额相比低成本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偏低的水平,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应该说,从春秋航空在国内举起低成本航空大旗开始,低成本航空就一直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但受制于消费理念培养等原因,其直到最近才引起越来越多航空公司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虽然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巨大,中国民航人均乘机仅0.4次,为美国人均乘机次数的1/ 6~1/5,但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大众化出行在整个航空出行中所占份额越来越高,使得航空公司不得不顺应形势,推出更能满足这部分数额庞大的旅客需求的航空产品,而低成本航空无疑是得到市场验证的大众化航空时代的“宠儿”;另一方面是航空公司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虽然通过调控航空公司准入、鼓励航空公司“飞出去”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让航空公司松了一口气,但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其实质还是要从内部做文章,转变运营模式的紧迫性愈发凸显。

当然,观察国外低成本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我们在基础设施保障、消费观念引导、政策扶持上还存在不少短板,这或许也是一些航空公司没有明确打出低成本航空牌的原因所在。但相信在越来越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国内低成本航空发展的环境势必得到改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像中联航、春秋航空一样,得到市场的认可,取得很好的经营收益,并与传统的全服务航空公司一起,为国内外旅客提供更加安全、顺心、便捷的航空出行体验。

(林楠)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中国网旅游官方微信

与主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