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7日讯 “90后”的她,2009年进入印象大红袍艺术团,成为一名演员,被导演组选定为“红竿妹妹”。2018年5月,她是颁奖表彰的南平唯一一名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青年。
认识张晶,从那根撑动360度旋转舞台的竹竿开始。
随着那一声“妹妹,带大家去茶馆看看”,她用竹竿对着舞台一撑,舞台便转动起来,载着观众看山色变换、看水光流转、看大红袍香气渐渐飘起……
2010年3月29日,印象大红袍正式公演。到如今,演出已近4000场。3000多场的演出里,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还是感冒、受伤,张晶从没轻易放下那一根竹竿。10年里,她磨破了10多支竹竿。
10年间,印象大红袍成为名符其实的武夷第一夜。山、水、茶与人的相融的实景演出,吸引了四方游客的驻足。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印象大红袍便接待游客8630人,上座率超过100%。
10年间,印象大红袍艺术团的演员茁壮成长。有一位演员说:“印象大红袍带给我的,不仅是专业能力上的提升,更多的是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晶是其中的代表。2009年,从武夷山市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毕业之后,张晶进入印象大红袍艺术团。10年过去,当年的青涩已不再。“从不知艺术为何物的农民家庭的女儿,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印象大红袍艺术团团长吴美求说。“最具生活表现力的表演者”,这是北京导演组对张晶的称赞。
吴美求介绍,当初决定角色的时候,80多名女演员中,之所以选择张晶,既因为她身上的自然纯朴、乡土气息,也因为她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她为了练好红竿,整个手臂都粗了起来,但她还是上百遍地练,一次一次地演出,不断磨合。观众也非常认可她。”
张晶成长在武夷山一个普通但非常有爱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九曲溪上的一名竹筏工。张晶小的时候,父亲会偶尔带着她上自己撑的竹筏,让她坐在船的最末端。小小的张晶看着父亲撑着竹筏,沿着九曲溪,一路给游客讲武夷山的风景。张晶说,那时候父亲撑竹筏的动作,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子里。
实景演出,最大的魅力,就是每一天的风景都会有不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曲水,但云已不是那朵云。欣赏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却不免感慨演员们的辛苦。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印象大红袍的演员们都在他们的岗位上。
“戏大于天。作为一名演员,演绎好自己的角色是必须尽到的责任。”张晶说。据了解,印象大红袍艺术团不仅为每一名女演员都配备了暖宝宝、保暖内衣、相关药品等东西,还有一些特殊的关爱。“只要不是痛得站不起来,我们都会坚持上场。”这是张晶的表现,也是整个艺术团所有女演员的表现。
采访中,吴美求评价张晶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孩”。在吴美求看来,张晶的坚强可不仅仅表现在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工作的责任心上。嫁人、怀孕、生子,张晶既是幸福的,却也是烦恼丛生的。工作、家庭、孩子,张晶努力寻找着三者的平衡点。为恢复苗条身材重返岗位,她一天只吃早餐和午餐,如今已成为习惯。她说: “印象大红袍没有放弃我,是我的运气。”
“这些年,张晶从优秀演员到优秀班长、演艺之星,再到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我们看到了她的努力,对演出一丝不苟,干勤杂任任劳怨。”吴美求说,“从以她为代表的一批骨干的成长的身上,也印证了我们印象大红袍暗示娱乐访谈多年来管理教育的成果,我们感到很欣慰。”
是啊,也正是有了一大批张晶这样的演员,印象大红袍才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多年名列省文化企业十强。(陈洁 裴礼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