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5日讯 5月13日至14日,“乡村振兴在‘路’上”全国主流媒体长沙“四好农村路”集中采访团进入第一站长沙县。近年来,湖南长沙县农村公路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旅游、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致富路”“暖心路”“幸福路”。
据了解,在2017年长沙县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2018年再次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三家联合命名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在此殊荣下,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该县在交通运输方面好的做法。
交通运输发展先行 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在接受媒体团时谈到,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先行。牢牢把握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这个定位,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把农村公路摆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强园富县”和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实施举措来推进。

沈裕谋说,全县上下重点抓好了四个“坚持”: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全力支持。在已有的县干线办、县治超办、县“路长”办等多个专项议事协调机构的基础上,新成立了县“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定期研究交通专项工作成为常态,最大限度地整合了部门力量,提高了工作效能。二是在资金保障上全力支持。近年来,县财政共安排68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补助标准不低于20万元/公里,2018年起提高至30万元/公里。大力推进安保工程建设,2017年至2019年投入1.8亿实施“安保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已经完成全县所有国、省、县、乡道及通村公交、校车线路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到2019年底将全面完成村道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三是在项目推动上全力支持。为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帮促交通重大项目机制,“四大家”领导分别联系帮促交通重点项目,按照“月度调度通报、季度观摩讲评”的要求,高位协调和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突出困难和问题,有力地加快了项目推进。四是在管理创新上全力支持。全县支持交通部门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村客运二元难题和多头执法、部门联动难等诸多问题。同时,积极探索管养新模式,全面推行了农村公路“两次验收”、“四级质监”以及“路长制”,充分发挥“路长办”、“治超办”等常设机构特别是人民群众的作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由交通部门唱“独角戏”,变成了政府各部门、各镇街及社会各界参与的“大合唱”。
改革创新 卧薪尝胆破解发展瓶颈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沈裕谋谈到,长沙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最大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创新”四个字。在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创新效果比较明显:一是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资金难题。抢抓政策机遇,先后采取BT、融资加施工总承包、PPP等融资模式筹措资金115亿元,自主成功运作了S207线、开元东路东延线、黄兴大道北延线一期等多个单项投资过数亿元的大项目,打通了县域内交通“大动脉”。二是创新模式打破城乡公交二元桎梏。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之前,我县公共交通线路分属于县域内不同公交客运企业,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线路呈现二元分割局面,农村客运线路利益分散、主体多元、服务质量饱受诟病。为有效扭转二元分割局面,我县在明确农村客运车辆更新的基本原则下,实行公司化集约经营的“公车公营”改造,成功下线处理 485台农村客运车辆,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了县域内所有公交线路2元一票制,让县域内108万居民群众受益。
持续发展 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长沙县方案”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沈裕谋说,全县将按照“强园富县、优二进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提供“长沙县方案”。要成立高规格的交通委员会,强化城乡建设统筹,强化与主城区的对接,探索建立综合交通规划,着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联网优化,着力打破城市道路、干线公路、乡村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着力发挥机场、高铁、磁浮等综合交通枢纽干线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高品质快速交通网、高效率普通干线网、广覆盖基础服务网,加快形成高质量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化格局。
同时,在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安全城市化管理方面,全县将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解决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公共交通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增进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行“农村道路安全城市化管理”,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应急救援管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全力提升农村公路品质型、安全性和景观性。
沈裕谋说,在加快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方面,必须依靠科技和市场的力量,着力推进农村道路指挥交通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利用高科技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营水平和交通信息化监管水平。着力推行城乡公交车、“两客一危”车辆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实现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自动识别、自动监控和实时报警。着力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升级,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制造业、旅游业等关联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在推进“强园富县”进程中发挥好先导作用。
据了解,长沙县“一盘棋”,统筹规划,既抓四梁八柱、定框立架的“大动脉”,建成了开元东路、黄兴大道南北延线,黄江公路、机场大道、金阳大道、北部三条干线公路等骨干路网,又狠抓了通村入组、左右连通、畅通毛细血管的“微循环”,平均每年建设500公里农村公路,大力实施连接工程和提质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公路网络,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193.16公里,其中过境高速90公里,国、省、县、乡、村道路公路总里程共6103.16公里;与邻县之间、县与乡之间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县道、乡道硬化率均达100%,村道硬化率达95%,公路密度为339.7公里/百平方公里(长沙县的公路密度大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公路密度,长沙市公路密度为228.4公里/百平方公里;湖南省公路密度为111.8公里/百平方公里)。一个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乡村公路为支脉,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李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