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3日讯 “西红柿苗要把多余的苗尖打掉,出现黄叶要及时清除,确保每株西红柿能够吸收充分养分……”眼前,正在给大家讲解西红柿种植和管理方法的人,名叫周正良。他既是独山县基长镇阳地村比里组西红柿种植的老专家,也是该村环境卫生整治带头人。
名如其人,正直、善良就是周正良的本性。作为地道的农民儿子,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扛起了家中农活的重任。
“以前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就我一个儿子,苦力劳力主要是我在承担,种地时间长了,种出了感情,也让我有着要做一番事业的想法。”周正良说。
西红柿种植一直以来都是比里组的传统产业,以前种植经常会出现虫病害、果子小、味道差等现象。依托多年的种植经验,加上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检验,勤学善思的周正良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思考,在一次尝试中用浮盘进行育苗,发现其生长能力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摸索,周正良用四亩地种植新培育的西红柿就收入了6万元。
村民们看到周正良尝到了甜头之后,纷纷前来取经培苗,他毫不保留地将所有技术全部传授给了村民,目前,全村种植西红柿总面积达100余亩,供不应求的销售让村民喜上眉梢。
“学会育苗后,西红柿产量和果子的品质吸引了周边村寨前来学习,并纷纷抢购西红柿苗,能转变传统种植,我这个农民儿子没白当。”周正良说。
周正良依靠种植西红柿致富后,还始终惦记本村父老乡亲,手把手教大家育苗,积极协助村民搞好生产管理,帮助他们依靠发展西红柿产业脱贫致富。如今,在他的带领下,比里组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种植专业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进一步打开外销局面,使全村种植的西红柿卖一个好价钱,周正良还积极联系两广客商前来收购,并到周边地区跑市场、搞促销、做宣传,经过努力,比里的西红柿名气已享誉周边各县市。在西红柿上市时,前来村里贩运西红柿的客商络绎不绝,不但使本村的西红柿畅销省内外,还带动了周边村西红柿的外销。
“经过周正良的指点,我们组里的西红柿销售不仅不愁卖,收购价格也是周边村寨中最高的,大家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村民吴平国说。
“自己研究出来的经验要分享给乡亲们,让大家一同受益,多年来花费的心血才更有价值。”周正良说。
在比里,周正良不仅是产业致富带头人,更是群众的主心骨。今年,阳地村开展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村民的推选下,周正良成为了比里组组管委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如今,乡村面貌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
“如今,周边寨子的环境卫生搞得如火如荼,各有特色,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变得整洁漂亮,我们也不能拖后腿。”周正良说。在开展工作之初,周正良和组管委成员一起走家串户开展宣传,并组织村民到自己家中开了两天两晚的会议,商量整治范围、树立组规民约和营造乡村文化氛围等事宜,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
开展工作需要资金,钱从哪里来?如何让村民在即出力又出资的情况下开展整治,通过一次次动员,该村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参与进来,通过发微信红包的形式筹集钱款,解决了资金问题。
“为了节约开支,我们还进行了废物循环利用,用附近拆除的危旧房屋的木板改小装订,安装在进村路两侧,并购买油漆涂刷一新。”周正良说,这一做法还得到了周边村寨的效仿。
如今,走进比里组,村寨干净整洁的路面、形象生动的宣传图、随风摆动的彩旗、精神面貌良好的村民,刷新了过去农村的旧面貌。一路走去,微风拂来,绿水青山环抱中的比里村寨整洁清新,村民们都喜欢在闲暇的午后围坐在大树脚下,聊聊村寨的变化。
“环境卫生做好了,村寨的蚊虫蚂蚁也就少了许多,老人小孩出门也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家相互监督,共同爱护的习惯已经形成。”周正良告诉我们,除了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他们还注重家风家训的养成,用其约束自己,教育后人。
“立其身正其言,待人以厚以宽。教子唯忠唯孝,治家克勤克俭,存心能忍能耐,做实不偏不倚……”这是悬挂在周正良家中的家风家训。每天出门前,周正良都会站在家风家训前默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人,感化村民。(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