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独山​星朗村:种下脱贫树 结出致富茧

发布时间:2019-05-24 15:05: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韦万利 白邦华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5月24日讯 连绵的桑叶田碧浪摇曳,白胖的蚕宝宝浑圆可爱。近日,随着春风渐暖、桑叶渐绿,在独山县下司镇星朗村,养蚕逐渐变成了村里最火热的一件大事。



“桑叶不够啦,大家动作快一点,还有许多蚕没吃‘饭’呢。”“看到健康状况不好的蚕要捡出来,不能影响的其他的蚕。”一大早,星朗村的养蚕大户郭勇就忙碌开了,运送桑叶、投喂蚕虫、察看生长状况……随着蚕虫一天天长胖,他丝毫不敢耽误,来回奔忙于桑田和蚕棚之间。



郭勇是星朗村第一批发展种桑养蚕的蚕农,去年因为农忙,他只养了三批,除去成本,还净赚了15000多元,这让他看到了种桑养蚕的光明前景。今年,他决心扩大规模,将桑地扩种到了150亩,全心全意投入到养蚕中来,5月初,天气刚暖,他就立马订下了5张蚕苗,开始养起了今年的第一批蚕。



如今,郭勇的第一批蚕已经长成“熟蚕”,即将吐丝结茧,而他的第二批7张蚕也已经投入喂养中,“第二批蚕长势也很好,很快就会结茧啦,我已经订下了第三批8张蚕苗,发展桑蚕产业我很信心满满呢。”郭勇说。

除了郭勇,在星朗村的另一边,贫困户卢家富也正在蚕棚里忙碌着。去年,他养的蚕遭了病,结的蚕茧数量不多,质量也不是很好,但即便这样,待蚕茧卖出后还是增加了一些收入,这让他对桑蚕产业十分有信心。

“去年技术不到家,蚕茧的收成不好都还能有收入,今年我可是扎扎实会学好了技术,规范地养殖,我相信肯定能大大的赚上一笔啦!”卢家富说,为此,他贷款7万元,认真打理了自己的50亩桑地,建了一间470平米的蚕房,并申请成为小微企业,变身成一个发展桑蚕产业的“小老板”。今年,他打算喂养8批蚕,共32张,进一步将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

卢家富的桑蚕不但给自己带来了收入,随着规模的增大,他还为村民提供了1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里的富余劳力来帮他干活。“家门口干活,不但方便照顾家人,一天还有80元的收入,我很满足啦。”正在卢家富的桑地里摘桑叶的柏龙爱说。

像郭勇和卢家富一样自种自养发展桑蚕产业的,在星朗村共有67户,其中贫困户37户。2017年,随着下司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并引进龙头企业保障销路,星朗村乘势而起,把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作为一项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动员、鼓励村民发展桑蚕产业。

为发动群众种桑养蚕,星朗村两委班子及尖刀排成员多次入户走访动员村民,并通过村干部带头示范种植、扶持种养大户等方式,让群众看有样板、学有榜样,看到了桑蚕产业的希望,极大地激发了积极性。

同时,为解决群众劳力不足、技术缺乏等原因而无力发展桑蚕产业这一情况,星朗村积极成立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迅速壮大种桑养蚕产业。

如今,通过合作社集中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自行种植、散户小规模种植等多种模式,星朗村桑树种植面积达4150亩,蚕房面积达2.3万平方米,在建蚕房4000平方米,加入合作社农户共500户,其中409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就业500余人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鼓励更多群众加入到种桑养蚕产业中来,同时,还将加强种养技术的培训、交流,提升桑叶和蚕茧质量,扩宽蚕茧销售渠道,把我们村的桑蚕产业做大做强,带领群众一同增收致富。”星朗村委会副主任、种桑养蚕合作社负责人何炎说。(韦万利 白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