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31日讯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产业发展是帮助群众甩“穷帽”、去“穷根”的根本路径,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独山县麻尾镇新董村坚持以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和“六园六场”为指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大家庭农场、100亩以上坝区、五百亩坝区和专业村发展力度,以党总支(党支部)引领,采取党总支(党支部)+合作社+龙头+农户”模式积极探索利益连接机制,着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
强化党建意识 突出引领作用
该村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镇党委政府的产业规划总体布局和政策引导下,村党总支编制了村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外出招商,引进广西天隆植保公司到村投资。成立了村级合作社搭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由合作社负责流转农户土地、提供协调用工等服务,为投资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障,解除企业后顾之忧,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和市场流通中。
同时,由村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有偿服务,按相应比例在项目实现收益后进行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原始积累。
强化“合+企”模式 突出带动作用
采用“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由村级蓝天板蓝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广西天隆植保公司合作,建成新董村板蓝根加工厂并投入使用。
目前,该项目每年可收购加工15000吨鲜板蓝根,产值达1000万元,村企业年收入将达200万元,解决30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有效解决麻尾镇10334亩板蓝根种植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带领周边村1500名群众增收。同时,蜂蜜脐橙、魔芋、菜苔、中药材种植等共计9000余亩,项目覆盖1500户80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就业800余人,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
强化“龙+农”模式 突出抗风险作用
该村依托龙头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优势,显著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广西天隆植保公司项目落地前,对新董村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进行调研和技术分析,凭借多年来的种植和经营管理经验,对原主产区现有果树产果能力、土质达标等情况进行预判后,选择易地落户麻尾镇新董村建设基地。使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较高,后续投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
项目落地后,在完成5000亩的蜂蜜脐橙种植基地基础上,农户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产业发展,既可通过流转土地每亩年收入400元以上,也可通过土地、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目前新董村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每天用工量为400人次左右,每天人均工资为80元,月薪可达到2000元以上。(彭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