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伞也没用,全身湿透!”几天前的一场瓢泼大雨,让很多从天通苑北地铁站赶去公交场站的乘客感受了一把雨中狂奔。尽管地铁与公交场站间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可露天的换乘环境让遇到这样天气出行的人们无处躲避。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北苑北交通综合枢纽项目的加快建设,这样的场景将成为历史。昨天,市发改委透露,项目建好后,天通苑北站地铁口的西侧将与枢纽无缝连接,实现约100米的室内换乘。此外,一批织补“回天”地区新动脉的交通项目,也公布了最新进展。
北苑北交通枢纽将与天通苑北站地铁口实现室内换乘
铝格栅的吊顶如同起伏的碧浪、光亮的地面映出灯影绰绰,在建的连廊将通向客流密集的地铁口……走进北苑北交通综合枢纽在建场地可以看到,这一集地铁、长途、公交、快速公交、出租、自行车、P+R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正加快完成主体工程。该枢纽位于昌平区汤立路与太平庄北街相交路口西北角,地铁5号线天通苑北站西侧,总用地面积6.6公顷,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在建大厅里,市发改委基础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枢纽红线内的工程将于9月建成投用,目前正在进行内部细节处理、场区道路铺装和管线安装以及设备调试和组建。未来,天通苑北站地铁口的西侧,将与枢纽无缝连接,换乘距离100米左右,且实现全部室内换乘。此外,相关负责人称,原来的5号线天通苑北站候车站台特别拥挤,这次枢纽的建设,把候车站台也延伸出来了。
枢纽建成后,将实现地铁5号线与12条地面公交、800班次/日的长途客运便捷接驳。地面公交、长途汽车的换乘也都在1层,是一个换乘大厅。项目还建设了近800个P+R地下车位,并配套建设长途客运场站,以疏解东直门、祁家豁子等地区的省际长途客运功能。
相关负责人表示,枢纽未来的车流量预计比四惠更大,换乘环境也更好,夏有空调,冬有地暖,高峰小时客流预计在5万人左右。
“回天”交通路网 新增两横三纵主干道
打通老堵点,织补新动脉,“回天”地区将逐渐通畅起来。昨天,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回天”地区新增“两横三纵”的骨干交通路网,将让市民出行新增多个选择,依托道路建设也将为后续开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创造条件。
东西向将添两条6车道主干路。
■北清路 西起京新高速公路,东至京承高速,全长约19.4公里,此次改造将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采用主辅路两套系统设计,主路设置双向6车道,辅路设置双向4至6车道。项目计划本月底前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串联海淀、昌平、顺义三区,分担北六环、北五环交通压力,全线通行时间也将由原有的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定泗路 西起生命科学园东路,东至伊水花园东路,道路全长约10.4公里,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机动车道三上三下。项目计划年底开工建设。该项目通过与黄平西侧路、建材城东侧路等道路连接,将加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与未来科学城、海淀区中关村、顺义区临空经济区的交通联系。
南北向将添三条通道。
■安立路快速化改造 南起科荟路,北至北六环,全长约18.5公里,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采用主辅路两套系统设计,主路设置双向6车道,辅路设置双向4至6车道,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安立路现况有19处红绿灯,项目建成后,将显著降低天通苑区域交通负荷度,并分担京承高速、京藏高速进京压力,有效缓解区域拥堵。全线通行时间也将由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林萃路 南起北五环林萃桥,北至回南北路,全长7.6公里。因五星啤酒厂和铁路节点尚未打通,回龙观地区出行需要绕行低等级道路,降低了出行效率。目前,断头路段已经启动实施,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黄平西侧路南起回南北路与林萃路相连,北至定泗路,全长约3公里,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计划年底开工建设。
林萃路和黄平西侧路两条道路建成后,将形成一条贯通回龙观地区的南北向骨干通道,串联五环路、北清路等快速路网,分担京藏高速交通压力,改善回龙观地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
■北苑东路 南起清河南滨河路南侧,北至太平庄北街,全长约2.6公里,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截至今年5月,跨清河桥已完工;其他路段将与地铁17号线车站同步完工。项目建成后,北苑东路将形成天通苑贯穿至北四环的南北向通道,并有效分流立汤路的交通流量,缓解天通苑地区的交通压力。
地铁17号线 2022年年底试运营
已于2015年开工建设的地铁17号线,什么时候能开通试运营?市发改委昨天也揭晓了答案:2022年底。
17号线项目全长50公里,南起亦庄新城站前区,经朝阳港、第一使馆区、朝阳门外商业区、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工人体育场、太阳宫居住区、望京居住区、天通苑地区等区域后进入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全线共设2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0座。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7号线是一条“大站、快跑、高运量”的轨道交通线路,平均车站间距2.4公里,最小发车间隔2分钟,采用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A型车,同编组运力提升约25%。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分担地铁5号线客流压力,同时通过与13A线实现换乘,大幅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轨道交通服务能力。
地铁13号线 拆分形成AB两线年内启动
项目在西二旗至龙泽站区间将既有13号线拆分,结合部分车站改造以及新建段线路形成13A线、13B线两条位于城市北部交叉的“L”形线路。该拆分将于年内启动。
13A线南段由既有13号线大钟寺站以南拨线向南延伸至车公庄,与6号线换乘,实现30对折返能力;北段由既有13号线西二旗站以北拨线向东敷设至回龙观、天通苑,与17号线换乘。线路全长30公里,其中新建工程16.8公里,全线设车站18座(含清华东站及清河站),换乘站11座。
13B线由既有13号线东直门至回龙观站西侧拨线向西延伸至上地软件园,与16号线换乘。线路全长32公里,其中新建工程5.8公里,共设车站15座(含建材城东站),其中换乘站9座。项目力争今年年底开工,2022年年底前开通试运营。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建成后,13A线列车将由6B编组改造为8B编组,最小发车间隔可由2分30秒提升至2分钟,运能提升七成。同时,西直门站的部分换乘量将分担至车公庄站,并增设新龙泽同台换乘站,进一步提升13号线的换乘品质。
辛庄桥立交节点 2020年3月建成通车
随着“回天”地区综合交通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备受热议的“堵点”也正在疏通。
北郊农场桥项目位于回龙观西大街西侧,上跨京藏高速,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机动车道由一上一下改为两上两下,桥梁南侧扩建10米、北侧扩建6.5米,供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本项目于今年5月建成通车。
辛庄桥立交节点改造也值得关注。辛庄桥为北清路与京藏高速节点立交,北清路提级改造后,将现状菱形立交改造为苜蓿叶全互通立交。今年先期改造辛庄桥节点立交,将京藏高速辅路直行车道采用高架形式,实现辅路直行与转向交通的空间分离,提高通行效率。项目计划本月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3月建成通车。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辛庄桥已超负荷运行,在早晚高峰期间交通拥堵严重。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立交节点通行能力,打通区域交通堵点。
自行车专用路 开通9天骑行超11万辆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如今已成为响当当的网红打卡地。项目东起昌平区文华路,西至海淀区上地西路,全长6.5公里。据市发改委介绍,截至6月8日,道路运营9天,累计骑行总量约11.5万辆,日均约1.3万辆。
目前,骑行交通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潮汐现象,骑行群体主要为早晚高峰的通勤人员。按目前数据分析,回龙观至上地的通勤自行车数量在1600辆到1800辆之间,该部分车流稳定出现在每天的早晚高峰时段。
这位负责人表示,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回龙观至上地软件园通勤人数约1.2万人,高峰时段地铁、公交出行拥挤。自行车专用路项目建成后,从昌平回龙观骑行到海淀上地地区仅需要26分钟。
一项点线面结合的交通工程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天地区交通改善是一项“点、线、面”相结合、综合施策、系统推进的工程。“点”通过枢纽的交通节点建设,将轨道、公交、小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有序便捷地衔接在一起。“线”通过建设城市骨干道路,提升机动车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配合建设快速公交线网,实现地区交通快速进出。“面”通过建设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和道路系统,改善回天地区交通环境,实现与上地、未来科技城、CBD乃至顺义临空区的有效通达,激发重点地区发展活力。
(殷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