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夏博物馆:弘扬历史传承 促进文旅融合

发布时间:2019-06-12 15:59: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伍策 鬼谷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6月12日讯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城市保存历史记忆,进行文明传承的载体。西夏博物馆是西夏陵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项目,2013年经各部门及多方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选址位于银川市南环高速以南,110国道以东,西干渠以西之间的区域。

为达到 “妥善保存和科学研究西夏陵珍贵出土文物,充分揭示和广泛传播其文物价值,系统的向公众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申遗要求,西夏博物馆新馆于2016年开始施工,同年完成土建工程。整体建筑色彩朴素低调,造型简洁大方而又庄重典雅,与巍巍贺兰山东麓环境风貌浑然一体。2017年4月开始实施西夏博物馆展陈及精装修工程,于2019年2月完成陈列布展工作。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陵园为背景,全面介绍西夏历史文化及西夏陵传承保护历程的专题博物馆。

西夏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9000平米,展览面积5400平米,公共服务区、文物库房及技术办公区共3600平米,西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万件,包括西夏建筑构件、西夏石器石刻、砖瓦、西夏瓷器、西夏钱币、铜铁、绘画、雕塑造像等,荟萃了西夏历史文化遗存中的精品。

博物馆以真实完整的反映西夏陵文化价值为主要任务,面向社会和观众,意识导向正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创意独特、设计新颖、制作精良、精品的陈列展览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才能够深化博物馆学术研究,提高文物的利用率,彰显社会教育功能,并提升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品牌影响力,推动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西夏博物馆在内容设计伊始,紧抓精品展览的主导方向,按照博物馆“展览精品”要求,结合博物馆藏品实际,把西夏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艺术、西夏社会经济、西夏陵、保护与传承等六个部分,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对于各部分的处理表达准确,重点突出。为了更加全面的阐释西夏历史文化及西夏陵的遗产价值,在功能分区划分中将博物馆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定位为展览空间,将唐卡、文献、泥塑、铜铁器、织物、瓷器等近5000件展丰富的藏品进行了展示,其中包括了近些年来西夏陵考古研究过程中出土的大量精品文物,可谓是西夏文物的一场“饕餮盛宴”。西夏博物馆从藏品及展品资料的海洋中,整理提炼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信息,让观众对西夏文化及西夏陵陵园结构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有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

近些年来,博物馆展陈新方式、新技术应用发展极为迅速,以网络应用及数字化展示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增强了展示的生动性和交互性,扩展了博物馆展示的空间,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博物馆中物与物、物与人之间更好的信息交流。在本次展览的文物展示陈列中,博物馆结合展品特点,运用实物、图表、影印图照、创作画、雕塑、模型、场景、多媒体等展示方式和手段,为观众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展示了西夏历史文化的脉络。多个首创的展览内容使展览更加精彩,独特的儒学场景再现、神秘的西夏语音解读、精彩的榆林窟复原、全国唯一的西夏窑址展示、动静结合的西夏帝陵遗址呈现以及西夏陵土遗址实时监控系统等全新的展陈内容,都将成为观众全景领略西夏文化及建筑风采的有力举措。另外在西夏博物馆公共空间中,大量多种西夏文化元素的穿插使用也为西夏博物馆陈列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广大观众在没有讲解员引导的时候同样能通过展览传递的信息读懂博物馆,读懂西夏历史文化的内涵。

为了把握好西夏博物馆正确的意识导向,提升西夏博物馆新馆展览的科学性,这次展览文字内容经过国内近百名西夏学专家及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等机构指导、把关,用最新的西夏学研究成果以飨观众,同时把西夏文化置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中讲述西夏,将西夏文化对唐宋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融为一个整体,“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阐明西夏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这一本质,生动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体现了西夏文化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贡献,保证了正确的意识导向,从而使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基地,也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西夏博物馆的成功开馆,加快了银川乃至宁夏地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对宁夏构建全域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产生积极的影响,西夏博物馆必将成为宁夏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助推西夏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伍策 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