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在宁夏 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同步进行

发布时间:2019-07-19 14:05: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伍策 鬼谷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7月19日讯 宁夏老百姓最爱听的传统戏曲,除了秦腔就数京剧了。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京剧被视为国粹。这一魅力独具的戏剧艺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初期的“老四团”开始,一代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丰富了这片土地上的戏曲文化,也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奉献。

日前,京剧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该项目保护单位,如今的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京剧院”)也继续着前辈的事业。

历经萧条舞台又热闹起来

1992年,现为宁夏京剧院院长的刘京,结束了在宁夏艺术职业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学习,进入宁夏京剧院,专攻花旦和刀马旦,由于扮相秀丽、嗓音甜美、武功扎实、身段利落,很快受到欢迎。这对于一名青年演员,是一个好的开端,可国内传统戏曲的黄金时代也很快过去,接下来进入了一段萧条时期,许多人改行离开,刘京也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回到了京剧老本行。

“那时候剧院处于一个半工作的状态,不是说没人演,而是全国戏曲行业都不景气。”刘京说,有时候下乡演出,观众们看到唱歌跳舞,都很兴奋,可一到演京剧的时候,可能因为听不懂,反应就很冷淡,这对于一个京剧演员来说,心里还真不好受。

低谷期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开始有好转是在2008年。那年剧院为了重整旗风,推出了《海上生明月》《红绿灯·斑马线》《三打白骨精》等几台剧目,很受欢迎,特别是《海上生明月》《红绿灯·斑马线》属于现代题材,颇受关注,这给所有演职人员极大的鼓舞。

2011年京剧院转企改制,成立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有限公司,刘京也接过剧院发展的接力棒,成为院长。今后剧院向哪走,京剧如何传承成为摆在刘京面前的一道考题。毕竟此前的剧院条件很差,没有专门的演出场地,木板搭起一块地就是办公室,缺服装、道具是常事,演出基本的音响设备也老化了。

好在后来宁夏文化发展逐渐跟上来,宁夏京剧院也在扶持下一步步走出困境。此外,刘京又找到以前退休的老师们,返聘回来继续担起这个舞台,并指导新人快速成长。而现在舞台又热闹起来,是所有宁夏京剧人都希望看到的。

混搭多种元素,京剧也能这样演

京剧《庄妃》对于刘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台剧目,她正是凭借这台剧,获得了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奖。”刘京告诉记者,京剧《庄妃》改编自秦腔剧《庄妃和多尔衮》,由于这台剧珠玉在前,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为了平衡宁夏戏曲的发展,便改为京剧版本,同时又加入了很多创新元素。比如在音乐设计上,加入了蒙古族器乐马头琴,符合剧中的情节,而且大量的念词有点话剧的感觉,更容易听懂。

“我们演出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年轻的观众,他们对于这部剧是能够接受并欣赏的。”刘京说,京剧《庄妃》2016年到2017年间,接连参加了三个国家级的重要展演活动,还入选了2017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扶持工程创作名录。“像这样的精品力作对于京剧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一台好剧就能改变一个剧院,因此宁夏京剧院在这方面还会继续发力。”

2017年,宁夏京剧院创排了现代京剧《花漫一碗泉》,讲述了盐池县劳模白春兰治沙造林的故事,这台剧在创新元素运用上更为大胆,其导演、编剧、作曲、舞美、服装等,聘请了国内优秀的艺术家。据刘京介绍,这次剧院尝试了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相结合,并融入了宁夏花儿经典小调《割韭菜》,别有一番意境,这台剧也是继承和探索西部京剧的新成果。



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两条腿走路

“好的作品是能够在观众心里发酵的,上次我们的化妆老师就说,以前对清史不是很感兴趣,自从看过《庄妃》后,特意找了这段历史来看。”刘京说,业内的肯定和票友的支持,都说明这台剧目是成功的,也让剧院在京剧的传承和创新上摸索出一些路子。

不过说到传统艺术如何传承这个问题上,总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应该力求创新,也有人认为要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对于这个问题,刘京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受过最正统的教育,这些教育告诉我,传统和创新是对立统一的,要两条腿走路。”刘京说道。

实际上,类似于《庄妃》《花漫一碗泉》的作品虽然很圈粉,但也脱离不了传统。刘京告诉记者,演《庄妃》时,为了表演更贴近人物原型,她特意找来传统京剧《坐官》研究,借鉴了里面满族宫廷念词的特点,以及穿旗鞋的步法。

“传统的东西可是宝藏啊,我每演完一出这样的剧,都要再回到传统的剧目上找感觉。”刘京说,这些年宁夏京剧院无论是向经典传统致敬的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还是音像“十三五”国家重点工程《白蛇传》,都是对传统的回归。“传统艺术凝聚着多少大家的智慧和才华,是取之不尽的宝藏,而创新是时代的需求,反应了当代人的审美,好的作品也是在两者缺一不可的。”

京剧的传承,出作品,也要出人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这“十年功”也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群人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最后把成果组合在一起,才有舞台上的辉煌和观众席的掌声。

关注过近些年宁夏京剧院重量级的作品就会发现,好的表演只是其中一部分,好的导演、编剧、作曲、舞美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所有环节需要的人,在本地找齐,而且有很高水平,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人才,今年就送了两个人去中戏学导演和作曲。”刘京说。

据刘京介绍,宁夏京剧院常年委托宁夏艺术职业学校代为培养京剧戏曲演员等。2018年宁夏设立文化名家工作室,拿出专项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开发等方面,那时她刚从北京挂职回来,得知这个好消息,立马把工作室的运转提上日程,不仅请老师来给学院上课,还去中国戏曲学院找关系,选派两名青年演员前去深造。

“剧院要长远发展,就两个重点,一是出精品,另一个就是出人才。”刘京说,让京剧更好的传承发展,光是局限在剧院里培养人才还不够。近几年一直在提倡传统戏曲进校园,她觉得是个好机会,“不是说去演几场,让学生感受一下就行了,我们打算给学校的音乐老师做这方面的培训,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更深的艺术浸染。”

京剧是艺术更是宝藏,不仅要传承这份独特传统文化,还要创新发展推动京剧艺术再创新辉煌。

(伍策 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