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摄影师眼中朝天农村的30年变革

发布时间:2019-08-01 15:49: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郭兰 张敏  |  责任编辑:尚槿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8月1日讯 “让岁月在光影中定格,历史在镜头里绽放。”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广元市朝天区建区30周年。30年来,朝天区李家乡的农民摄影师马建忠,把手中的镜头对准农村这片热土,行摄足迹遍及李家乡及周边乡镇的山山水水,方寸之间,记录了该区农村不断发生的深刻变革。



农村面貌之“变”



“四面黄土墙的房子,还有到处的黄泥巴路。风一吹尘土飞扬,一下雨泥浆满地。”在马建忠珍藏的照片里,朝天建区初期的广大农村如蒙尘的明珠,灰暗、陈旧、破烂,百废待兴。



而马建忠口中,那个年代特有的——提着小板凳携家带口走20多里路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像过节、趴货车10个多小时赶广元、泛着微弱亮光的煤油灯和烟雾缭绕的松节油火把、以及崎岖山道上背水群众的佝偻背影却少有入镜,究其原因,马建忠心酸不已:“80年代初,瞒着家里借了19.2元钱买了第一个相机,还了整整三年,一张胶卷都舍不得乱用,全靠为别人照相讨生活。”



时光飞速流转,从2000年开始,不再为生活所累的马建忠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进行广泛地拍摄,在他的镜头里,农村的变迁更加真实可寻,记忆中那些贫穷、封闭、落后,渐变为富足、开放、前进。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村通村、通组、入户道路相继硬化,土坯房逐渐被拔地而起的小洋楼所取代,用木柴和塑料布围成的“脏乱差”露天旱厕摇身变为“净亮美”的冲水厕所,烟熏火燎的旧式黄泥灶台提档升级成窗明几净的整体厨房,明澈甘甜的自来水一路欢歌流进家家户户,安全稳定的电网、通讯网络全面覆盖……马建忠一路走,一路拍,一路记录,关注着群众的关注,感受着群众的感受,幸福着群众的幸福,“内心充盈而满足。”



“感恩奋进新时代,感恩幸福新生活。”2017年,永乐村99岁的老人朱田地,特别邀请马建忠在他82岁的大儿子家新建的两层小洋楼前,拍下了五代同堂的全家福。照片里的每一张笑脸,都写满了幸福的味道!

群众生活之“变”

照片,从黑白胶卷到彩色数码;服装,从补丁重补丁的褴褛衣衫到各式各样的时装;背景,从土坯房、手画布到楼房、小轿车、景点;神态,从满面生活的疾苦到笑容飞扬,在马建忠留存数量最多的人物影像中,农村广大群众30年的生活变化跃然而出。

2000年,马建忠用镜头捕捉下了李家乡及周边乡镇群众在政府的带动下、合力发展高山露地蔬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写曾家山贫穷历史的生动瞬间。马建忠记得清楚,当年,李家乡青林村群众仅蔬菜一项的收入就户均高达5万元以上。

同样,李家乡远近闻名的农家乐“云上人家”老板——尹态成一家,也是马建忠镜头下的常客。2013年,家境贫寒的尹态成从马建忠的小电器铺里赊了一台32英寸的长虹彩电,3000多元钱两年才还清。2015年,尹态成乘新村建设的春风,硬化了院坝、入户路,翻修家里的老屋并建起了新的客房,开办了农家乐“云上人家”,再经过马建忠镜头常年持续的宣传推介,如今,年收入早已超过10万元。

曾家山避暑节,汪家蓝莓节,李家望远山、地龙坝旅游开发,两河口乡花千谷……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火热的生态康养游占据了马建忠镜头的大部分空间,蜂拥而至的城市客人为乡村带来了各种商机和发展可能。

而逐年壮实的钱袋子,也带动了群众丰富的文娱生活,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齐头并进。“看书学技术、健身广场舞、篮球联谊赛、趣味运动会、耍狮打锣传非遗,你想要啥活动的照片,我都能给你找出来。”马建忠特有的爽朗大笑里,是新时代、新农人对新生活的无限展望与憧憬。

30年光影无声,30年人间巨变。30年来,马建忠15万幅以上扎根泥土的照片,犹如一部岁月留声机,记录下了朝天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马建忠说,每一张照片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更是一个时代的蜕变,他愿意做这个伟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郭兰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