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论坛|文旅融合与旅游演艺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9-11-08 11:18: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尤紫璇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11月8日讯 9月12日至14日,2019文旅创新(周庄)论坛以“水清月明不夜天——文旅视角下的夜周庄”为主题,聚焦文旅融合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夜周庄”作为文旅融合研讨的主要样本,为周庄深化文旅融合的品牌形象和价值定位提供思想支撑和创意路径。



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中国旅游演艺联盟执行主席梅洪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文旅融合与旅游演艺的创新实践》的主旨演讲。



梅洪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中心新兴产业项目特聘导师。2012年被评为“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人物”“中国文化旅游十大功勋人物”“中国旅游演艺十大制作人”,2013年被中宣部《光明日报》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2014年被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委评为“中国文化管理年度人物”。



旅游演艺的发展

中国的所有景区都有一台大戏,这就是旅游演艺包括文旅融合的创新,中国演艺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的重视,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旅游演艺的快速发展期,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旅游演艺节目台数从187台增加到268台,增长了43%;旅游演艺场次从53336场增加到85753场,增长了61%;旅游演艺观众人次从2789万人次增加到6821万人次,增长了145%;旅游演艺票房收入从22.6亿元增长到51.5亿元,增长了128%。中国经济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出现了非常大的一个拐点。



旅游演艺的功能和价值

在中国经济不容乐观的背景下,看旅游演艺的高速发展,说明了产品的特殊价值。旅游演艺成为了主题公园,包括景点景区,甚至是一线旅游城市的标配,无论任何一个区域,对产品的功能是有需求的,增加客人停留的时间,尤其是过夜的时间,是旅游演出非常重要的优势,因为它的时长起码是70分钟,这种背景下,全国所有的景点景区,包括周庄都有一台大戏,尤其是夜间旅游,旅游演出起到了非常大的催化功能和价值。



第一个在这种背景下,梳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的产品功能,从作品的层级向产品的层级过渡,活化,转化,深化,优化,最终实现产业的价值。活化就是要用现代的手段和方式,将固化的历史文化进行活化,很多地区都有非常好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所以一定要用现代的手段和方式变成产品。第二个是要善于转化,很多地方的文商价值并不高,这种转化直接就是量化的指标,通过转化所带来的是上座率,包括到达率,另外就是精准定位,在产品研发初期,观众席要非常准确。第三个是通过产品为中心提升乘积效应,构成产业的价值,另外企业要善于建构属于自己的平台。



转化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市场缺的不是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的后面支撑它的一定是产品和内容,现在旅行出现转化,由传统的观光游向未来过渡,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方式,旅游演出是属于大众消费产品。在产品架构过程中,通过单一产品形成产业,提炼复合开发模式,在个性化的文旅资源中提炼产业的价值,将产业做成文旅,将文旅提升为产业,形成旅游项目群。另外就是建构平台,共同研讨行业的发展和趋势。



作为文创产品要善于挖掘本土故事,核心是传导品牌价值,做成文旅热点,由存量变成增量,边走边看可能是夜游最好的一个体现。演出最主要的特质是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提升,社区,生态,融合,文化,旅游和创新,几大功能的融合,通过一个产品形成一个产业链的价值转换。



利用名人效应提升转化率,利用运营先行的理念,住客栈看演出,或者是看演出住客栈,通过运营带来综合收益,最终实现商业模式。增加客源粘性,把一些最重要的体验作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的禀承元素进行资源整合。



无论是京津冀,珠三角还是长三角,所体验的就是活化,转化,深化,优化,以活化的功能撬动产业价值,用转化的模式拉动效益增长,汇深化的支点构建生态体系,聚优化的效应提升品牌价值。

多年来,周庄经过转型发展,在做优传承创新上提升水乡文化,在融合延伸中壮大旅游产业,实现了从“中国第一水乡”到“有一种生活叫周庄”,再到“夜周庄”全域旅游布局的蜕变,打造了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样本。

(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