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旅资源普查首批试点工作取得成功

发布时间:2019-11-18 17:12: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尤紫璇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11月18日讯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支持下,四川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2019年11月12日,全省首批唯一试点县——兴文县普查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2019年11月18日,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首批试点(兴文县)成果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至此,为期3个月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首批试点(兴文县)取得成功,圆满完成了三大试点任务,为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可供借鉴学习的经验和模式。

一、完成了兴文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任务

兴文县按照“普查试点与落实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部署同行,与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目标同频,与县域加快脱贫奔康产业转型的需求同步”的原则完成了兴文县8镇4乡1300余平方公里的资源普查。以实地普查为基础编制了《兴文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为科学谋划兴文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概括起来,兴文普查成果体现在四个“新”上:

(一)新梳理

全县共查明文化资源4大类902个(含古籍、传统器乐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36个,县级541个;旅游资源1003个(含8个大类25亚类98个基本类型),其中三、四、五优良级资源397个(五级10个,四级35个,三级352个),占比39.6%。

(二)新发现

全县新发现文化资源77个(含首次发现古籍类资源,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线索);新发现旅游资源480个,其中三、四、五优良级资源154个(五级2个,四级17个,三级135个),占比32.1%。

(三)新认识

兴文县文化资源以僰人和苗族文化最为独特,苗族民俗、苗医苗药、手工技艺、僰人铜鼓、僰人悬棺等均为漫长的僰苗历史文化所孕育,极具特色。

兴文县旅游资源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自然型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全县有自然型旅游资源362个,其中五级资源7个,四级资源18个,以喀斯特地貌、山岳、峡谷、瀑布跌水、康养气候地等为主要特色。兴文县溶洞资源优越,其传统观光价值与体验价值的开发应并驾齐驱。二是文化型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全县有文化型旅游资源641个,其中五级资源3个,四级资源17个,以特色村寨、农家乐、农业园区、苗族文化、僰人文化、红军文化、农副土特产品和现代节庆为主要特色。僰·苗文化的进一步发掘有助于兴文县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富硒农特产业将引领兴文乡村农业的多功能发展。

(四)新评价

兴文县具有“岩溶奇观、三绝共鸣”“大川南康养旅游片区的核心区”“僰·苗文化胜地”三大资源优势,位于川滇黔渝旅游“X”型区域的核心地区,处于川南旅游大环线的重要节点,是川滇黔结合部及川南旅游环线的交通枢纽,生态环境优良,大多数新发现资源赋存环境优良,医疗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进入性强,具备投资开发的潜力。立足资源普查实际,建议主打山地观光、生态康养、僰苗文化体验三大品牌,做强喀斯特观光、研学、科普旅游产品,生态康养旅游产品,僰人文化探秘旅游产品,苗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溶洞藏酒体验旅游产品,长征文化旅游产品七大产品,实施创建兴文石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僰·苗文化国际旅游休闲城,建设僰王山、仙峰山两个旅游度假区,打造三大文化旅游精品线,建设四个重点文化旅游特色乡镇五大工程。

二、完成了对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顶层设计的验证和完善

结合四川省实际,以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有关标准、规范为依据编制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手册》,在兴文普查试点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和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为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提供了标准依据和操作指南。

三、完成了兴文普查工作模式的提炼总结

在全省普查工作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兴文县立足试点实际,突出特色亮点,总结了兴文“223344”普查工作模式:即在普查对象上,明确为文化和旅游2类资源;在普查方式上,统筹调查、普查2种方式有机结合;在普查组织上,建立行政、技术、专家3支队伍;在普查进度上,分为前期筹备、普查调查、成果编制3个阶段;在普查方法上,用好“查、找、问、议”4字要诀;在普查成果的运用上,着力推动加快智慧文旅全域发展、加快文旅经济开放合作、加快文旅科技教育发展、加快构建文旅发展格局的4个方面的转化。兴文“223344”普查工作模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将在四川省普查工作宣传推广。

(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