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项目保护实践:十年保护路 红豆发新枝

发布时间:2019-12-30 08:22: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伍策 一元  |  责任编辑:古剑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12月30日讯 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09年9月,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东粤剧界认真履约,以弘扬粤剧艺术为己任,扎实开展粤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粤剧的传播与发展,成效明显。

一、粤剧保护实践情况

(一)出台相关政策,为粤剧保护传承提供制度保障。2011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施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加强包括粤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以省长令的形式颁布《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同时,广州、佛山等地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广州市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工作方案》《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佛山市粤剧曲艺传承发展计划(2017-2020年)》等。通过政策引领,为粤剧保护传承提供制度保障。

(二)开展全省粤剧普查,推进粤剧史料整理保存工作。2015年开始组织开展了粤剧普查并编纂出版普查报告。保存了上百个粤剧演出影音珍品、近500个经典剧本及一批做工精美的历届戏服、头饰珍品。建立了粤剧音像档案及多媒体数据库,数字化处理图片上万张、视频近300套、粤剧剧目剧本2000多个。出版《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1949-2019年)》(粤剧卷)《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粤艺春秋人物访谈录》《粤剧脸谱选集》等书籍;拍摄《粤剧传统古腔、大调及牌子示范教材》及古腔例戏《玉皇登殿》《香花山大贺寿》等;开展“粤剧往事——名人名家口述粤剧历史”“粤剧老艺人口述史”“佛山粤剧六十年口述历史工程”“红线女艺术工程”等项目。

(三)加大粤剧创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粤剧艺术创作机制。设立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等,为粤剧创作、剧本孵化、人才培养等提供经费支持。设立“广东戏剧文学奖剧本奖·理论评论奖”“广东剧作人之家”“广东青年扶持计划”“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等项目。举办广东省高级戏剧编导培训班和广东省剧作家读书班以及“传统经典,青春呈献”、“名家传戏”等主题演出,重排了一批传统粤剧剧目,组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粤剧创作队伍。

(四)打造粤剧活动品牌,促进粤剧演出交流。“广东省艺术节”“羊城国际粤剧节”“吴川粤剧艺术节”“春班订戏会”“广东省戏曲行当大赛”“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粤剧新年盛会”“新年睇大戏”“周末睇大戏”“粤戏越精彩”等品牌演出活动,为粤剧艺术团体搭建演出平台,为全省各粤剧院团提供“以赛促练”、培养新人的机会,扩大了粤剧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五)成立名家工作室,加快粤剧人才培养。“黄壮谋粤剧工作室”“丁凡粤剧工作室”“梁建忠粤剧工作室”等名家工作室的成立,让青年艺员在“传帮带”的学习中精炼技艺。“七星伴月——名家传帮带”“艺影凡声——丁凡艺术传承晚会”“名家传戏——小神鹰曹秀琴师徒专场”等活动,将粤剧传承与传播结合在一起。全省粤剧院团与中国戏曲学院、广东省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湛江艺术学校等深度合作,为粤剧院团进行优秀人才选拔提供保障。

(六)增设粤剧演出场所,优化粤剧文化设施。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广东粤剧博物馆等粤剧专业场馆,以及广东艺术剧院、广州友谊剧院、广州大剧院、珠海大剧院、佛山大剧院、佛山琼花大剧院、江门演艺中心、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河源桃花水母大剧院等综合剧场的建成,为粤剧创作、生产及演出提供了良好条件,成为弘扬粤剧文化的主阵地。

(七)推进粤剧普及教育,拓展粤剧传播推广路径。全省各粤剧院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系列进校园活动,实现了“粤剧进校园”中小幼学及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全覆盖。建成五十多个粤剧传承教育的活动基地,策划粤剧青少年精英培训班等活动,超十万名学生受惠。举办“名家大讲堂粤剧新传承”“粤剧学者沙龙”“粤剧记忆访谈”、“广东粤曲之旅”“香港粤曲艺术研修班”等活动,拍摄《小周后》《小凤仙》《柳毅奇缘》《传奇状元伦文叙》《花月影》《白蛇传·情》《刑场上的婚礼》等粤剧电影和《粤韵芬芳》《一代天娇——红线女》等纪录片,举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红线女的香港情结——红线女与香港专题展》《情牵濠江——红线女与澳门专题展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图片展》等展览,推进粤剧的传播普及。

(八)举办粤剧研讨活动,开展粤剧理论研究。策划举办了“粤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粤剧南派艺术展演暨学术研讨会”“广东地方剧种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新时代粤剧电影艺术暨粤剧传播路径”“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等学术活动。开展了《粤港澳地区戏曲团体经营模式及戏曲演出市场》《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异构型粤剧遗产资源推送及共享系统》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研究。编辑发行粤剧专业期刊《广东艺术》《南国红豆》《红线女艺术研究》等,为繁荣粤剧发展、扩大粤剧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工作计划和展望

南国红豆发新枝,粤韵华章响梨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保护、宣传、利用好湾区内的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接下来,广东将集中资源,进一步强化履约意识,计划通过设立“广东省粤剧艺术专项资金”,成立“广东省粤剧保护指导委员会”,举办粤剧艺术节,开展对海内外粤剧院团的调研,定期召开保护和振兴粤剧座谈会和学术论坛,成立粤剧研究中心,开展抢救和修复整理老艺术家声像资料,举办粤剧人才培训等,不断提升粤剧保护工作,不断推动粤剧事业守正创新,使粤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传承和弘扬粤剧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伍策 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