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深挖传统文化 讲好中原故事吸引世界目光

发布时间:2020-01-19 10:57:08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芦瑞 温小娟  |  责任编辑:尚槿
大字体
小字体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甲骨文迎来发现120周年的纪念时刻,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加速布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一批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少林功夫、豫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曾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中原大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踏上新征程。

近年来,河南深挖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推动一批文化项目“走出去”,古老而现代的中原故事、中国风采越来越吸引世界目光。

从传统到创意:新型文化业态释放新动能

华灯初上,绸缎庄、百货店的招牌亮起来了。黄包车夫殷勤地问行人去哪,儒雅的教书先生、时髦的大家闺秀、热情的商贩往来穿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百年前。

这是中原首个电影情境文化旅游公园——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它以郑州一条百年老街德化街为原型,充分融入太极、戏曲、杂技等河南文化元素打造而成,实现了“玩”在大片场、“住”在剧情里、“吃”在电影里、“购”也要入戏。2019年9月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位居同时期河南全省旅游景区第二。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河南深挖厚重文化底蕴,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和创意,把一个个传统文化符号变成了可触摸、可体验的活动,成就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产业空间。

隋唐洛阳城、安阳殷墟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节点、重点区段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使静态文化遗产以“新旅游景点”的姿态吸引游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首日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淮阳太昊陵庙会、宝丰马街书会等已形成非遗展演品牌效应;木版年画、剪纸、泥咕咕等非遗以文创产品形式融入现代生活。

快速壮大的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显示了河南的开放、进取追求。开封有着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文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达50.6%。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两手抓”使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15年超千亿元以来,年年都有新突破。当前,河南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000多家,数量居中部六省之首。

河南还着力培养本土市场主体和文化品牌。在兰考,以泡桐制作的古筝、琵琶等20多种乐器畅销国内外,形成了年产值15亿元的文化产业。

从端菜到点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河南洛阳,“河洛书苑”上阳宫城市书房一派静谧。“图书种类多,环境干净舒适,大家都很珍惜。”附近居民刘涛是这里的常客。

这里能免费读书、智能借书,还能开沙龙、办讲座。像这样的城市书房,洛阳已建成160多个,分布于公园、社区、商场等人流密集区。

“河南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有更多更高质量的选择,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说。

目前,河南初步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共建成各级近千座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还有上千座乡镇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以及数以万计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类职工及农家书屋,100多个数字电影广场,全部免费开放。

音乐会、戏曲展演等从室内延伸到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专业艺术团体、名家走进社区、田间地头……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态。

从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出发,河南不断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建立“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汇聚整合全省公共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数据,形成了“超市化”供应模式,为百姓提供精准服务。

“河南省公共文化建设已进入效能提升时代,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宋丽萍说。

铸魂育人:深挖红色文化补钙壮骨

冬日严寒,奔赴河南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的党员干部依旧不少。烈士后代黄德耀讲授“大别山满门忠烈”的党课时,台下数百名党员干部热泪盈眶。这样的“红色故事会”在这里最受欢迎。自2013年建院以来,大别山干部学院已培训各地学员22万人次,红色课程“一座难求”。

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等都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党性教育特色基地,通过精品培训项目和特色课程,为全国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

河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杨靖宇、彭雪枫等革命先烈,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都是史诗级的精神财富。

为赓续红色血脉、发挥好红色文化精神力量,2019年,河南启动红色文化传承工程,在全省范围遴选红色场所(馆)、革命老区及著名战事发生地、对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诞生地、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发源地,作为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课堂。

此外,实行门票减免政策,发挥红色旅游景点的教育功能。郑州二七纪念塔、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扶沟县吉鸿昌将军馆、豫西革命纪念馆等都实行免门票或低门票,鼓励公众走进红色旅游景点。

交流互鉴:“走出去”讲述中国故事

“艺术无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美国观众也看得懂豫剧,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泪如泉涌,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文化自信。”曾率团走访过28个国家和地区的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走出去,才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安阳国际滑翔伞公开赛、郑州国际街舞大赛……随着开放大门打开,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赛事,使河南多了几分“潮范儿”和“全球味”。同时,戏曲、杂技、歌舞、文物等本土特色文化,图书、动漫等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原的窗口。

饱含当代中国人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也纷纷“走出去”。近三年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签署图书版权输出协议600余种;河南约克动漫公司启动520集大型原创动画片《我是发明家》项目时,即与意大利MondoTV集团签署2500万美元的《视听作品发行许可协议》,沿着“一带一路”辐射的64个国家播映,以动漫传播中华文化。

目前,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度交流格局。每年组织实施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百余项,与亚洲周边国家及欧洲、美洲、非洲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的对外活动,已成为文化交流名片,仅2019年就派了48个团组602人演出。

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内生特质,成就了历史上的辉煌,也必将带来今天和未来的繁荣复兴。 

(芦瑞 温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