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寨欲建旅游扶贫快速通道 李家店首入媒体圈

发布时间:2020-03-26 14:49: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黄守浩  |  责任编辑:古剑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3月26日讯 日前,网上有一条重磅消息,说是以天堂寨镇“李家店”为起点,国家将投资17.2亿元人民币,建一条天堂寨至霍山陡沙河的旅游扶贫快速通道,这是“李家店”这个天堂寨当地百姓无意叫起来的名字,四十年来首次进入媒体。




其实,“李家店”现在既无店也无屋了。“店”,早随市场经济而无;“屋”,因兴建镇与景区景观大道而拆除。李家店大概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公社经委会开的,招聘了三个营业员,负责人是从南河大队代销店里选上来的李姓帅哥,他不仅人长得高大帅气,而且待人热情,能说会道。另两位是吃商品粮的待业女青年,一位是马石粮站李站长的掌 上明珠,另一位是公社退休李老书记的心肝宝贝。也可能正因为三位李姓帅男靓女的青春魅力和诚信经营,所以吸引了附近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舍近求远地来此购物。一时间,李家店的生意相当火爆,甚至都超过前畈供销社了。当时,人们看到别人买的东西时,都会习惯性地问:“你是在那三个姓李的店里买的吗?”久而久之,为了表述的方便,大家就习惯性地说是在“李家店买的”。“李家店”由此而得名,并一直名存至今,尽管早已是“人去店亡屋拆”,“李家店”却仍名闻乡里。



其实,“李家店”这个地方本来叫“羊鼓畈”,后来人们把它叫别了,叫成了“羊皮畈”“羊畈”“杨家畈”。说起来,还有一段关于它的神奇传说呢!



相传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在天堂寨集众反元,国号天完,并且自铸钱币,曰:天完通宝。

一天,义军正在天堂寨下一个田畈中列阵演练,突然探马来报:从湖北方向有朝廷重兵前来围剿。这下可把义军弄得进退维谷,因为守不能敌,退亦不及。正在这危急关头,徐寿辉突然听到山坡上有羊撒欢咩叫的声音,他急中生智,命人拉来十几只大公羊,绑在小山包上的松树上,然后在羊前面绑上几面战鼓,一切准备就绪,把羊腿一松,羊就拼命用蹄子敲打战鼓,战鼓被擂得震天响,犹如千万将士正在发起强大的攻势一般。

官兵听到这如雷的战鼓声,吓得乱了阵脚,连连后退,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指挥官费了好大气力才稳住阵脚,组织队伍准备迎战,可是等了好久,却不见义军的一兵一卒。他情知不妙,将部队组成扇形围将过来,好不容易来到山前,只见十几只羊还在那有气无力地敲打着战鼓。他气得哇哇乱叫,命大军奋力追赶。走不多远,又见对面山上旌旗招展。官兵担心有埋伏,不敢贸然前进,只得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行。可是等他们提心吊胆地来到近前一看,哪里是什么旌旗,原来是一些破床单、被面之类的东西在树头上迎风飘扬。这时,义军将士早已跑得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徐寿辉,就把义军拴羊击鼓的地方叫做“羊鼓畈”,把拴旗疑兵的那座山岭叫做“拴旗岭”。

这个故事是我在1983年暑假参加乡里抽调的地名普查工作队时,从一位私塾老先生那里了解到的。



天堂寨,山走东西连吴楚,水分南北注江淮。是大别山第二高峰,有“吴楚东南第一关”之美称。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曾在此筑城堡,设关卡,瓮门关遗迹尚存。在这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座山峰,每一个地名,每一条河流,每一汪深潭,每一个庄园,每一棵古树,每一道美食,每一首山歌,每一种民间文艺,都是一道风景,都是一部传奇,都蕴含着深厚的大别山地域文化内涵。但不无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天堂寨古老文化大多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没有一本地方文化丛书,没有一首地道的天堂寨山歌曲谱,没有一个极富天堂寨元素的文艺节目。

聊以庆幸的是,2007年,上级决定天堂寨镇与天堂寨风景区管理处合署办公,县里选派了一位唐书记来主政。他一走马上任,就调动各方力量,深入挖掘天堂寨地域文化。经过近十年的多方努力,天堂寨有了属于自己的“天贶节”,独轮车接姑娘回娘家过半年节演绎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搜集整理出了一批天堂寨的民间故事、山歌,形成了天堂寨的“黛瓦马头墙”民宅风格,打造了小吊酒、小河鱼、大吊锅、大酒壶、百家宴、十大碗等饮食文化。


我时不时天真般地假想,如果唐书记要是早十年或二十年来天堂寨,天堂寨的地域文化是不是还能挖掘得更深入一些?我是不是还有机会写出更多的天堂寨民间故事?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他没有来之前,我们对那些老先生、老艺人说的故事唱的山歌打的花鼓玩的龙灯舞的雄狮表演的大头戏之类的,要么看热闹,要么不屑一顾。可是,时至今日,那些满腹故事满身才艺的人,早已作古。而现在的年轻人,青睐的是手机、游戏、麻将、扑克,又有几人能完整说出一两个故事或能唱几首山歌?

我曾经四处游说,八方求援,极力为抢救性挖掘保护天堂寨的地域文化鼓与呼。可是人微言轻,无人理会。看到那些还略知一二天堂寨文化的老人相继去世,看到曾经是“白鹭鸟的天堂”数株千年枫树訇然倒下,看到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化逐渐流失,看到濒临失传的民间美味佳肴,我不禁有些心痛和无奈。我写的《帝主庙传奇》《杨家山为何无“杨”姓》《天堂“周庄”新屋湾》等民间故事,刚刚完稿,讲故事人就不幸离世了。

心痛不如行动。作为土著天堂寨人,保护和传承天堂寨文化,责无旁贷。我正在着手搜集、整理、编辑《天堂寨民间故事集》,在此,诚请社会各界人士赐稿。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今天的所为,就是明天的故事,后天的传说。若干年后,李家店,也许就是一个传说;白马寨国营林场演变成为“天堂寨国家5A风景名胜区”,也许就是一个传奇;王蒙、吴邦国题名“天堂寨”的台前幕后故事也许就是一部传奇;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多云山索道、峡谷漂流、溜索栈道、天贶节、小吊酒、吊锅鸡、独轮车、傻姑爷、旅游高速、李华堂、白涛、张绍基、黄英等等,也许都可能是一个个传说。但愿,这一个个神奇的传说,在众多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之下,在众多导游先生小姐的精彩解说中,在众多民间艺人的倾情演绎中,天堂寨的文化,像春风,如兰香,似清泉,被八方来客所接纳,被四海宾朋收藏进游历的记忆里……黄守浩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