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刘胜保老师近40年如一日的耕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在隆回的广大师生中赢得了非常高的赞誉和声望。时至今日,从刘胜保教室走出来的学生依然时常感念他们心爱的刘老师。“刘胜保老师是隆回县委书记王永红倡导的师德典型之一,教育系统人多面广,价值观很重要。”湖南隆回二中校长卢小军如是说道。
刘胜保,1962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塘市公社三角大队一小队。1969年至1979年在家乡读完小学和中学,1980年至1983年在邵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并毕业;1983年至今一直在隆回二中教授语文课程,历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与年级组长等职;并从2013年开始一直担任隆回二中校友联络办主任,负责校友联络方面的工作。从教30多年来,刘胜保老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硕果累累,桃李门生满天下。
对于语文的兴趣,刘胜保提到那时常常收听公社广播站播放的《红灯记》、《沙家滨》等京剧,尤其是高中语文老师刘琢玉曾借给他《人民文学》阅读,让他从此喜欢上了语文课,并选择了中文专业,最终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刘胜保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隆回二中工作, 从教30年,获得过优秀班主任等多项嘉奖等荣誉,至今可以说是在二中执教时间最长的老师之一。由于二中地处隆回郊区,而且生源相对隆回一中要差一些,因此,很多老师综合考虑后会选择跳槽到一中去工作。但刘胜保多年以来始终坚守在二中的教学一线。刘胜保的这份专注和忠诚,也为他赢得了公认的口碑和声望。作为隆回二中校友联络办主任,他众望所归,在隆回二中90周年校庆时建立了完善的校友联络组织,也以此为架构为二中成立了多个奖学金、助学金。
辛勤工作40年 桃李芬芳满天下
刘胜保多年的教学经历沉淀下来的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发展”。刘胜保的学生王江田对中国网表示:“在刘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班出了很多的优秀人才。”有自主创业的王江田、欧阳毅、袁广见,有国企高管袁勇富、范礼,有从政的王增勇、龙明胜、陈朝晖等,有从军的王可赞,有从医的扶云碧、刘春成、祁巍,有搞工程的阳征刚、陈喜明等。受刘胜保的影响,在功成名就之后,积极回报母校,回报刘老师。如今隆回二中校园中的汉白玉栏杆和魏源铜像就是隆回二中的王江田、袁广见和欧阳毅三位校友慷慨捐建的。欧阳毅是初72班毕业的,现任隆回县政协常委、邵阳市政协委员、湖南省建鸿达集团副总裁。在母校设立助学金,资助贫困生两百人。隆回二中98届186助学金,20O4届241、246传承助学金都是刘胜保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设立的。
在“优秀人才”的影响下,像魏志雄这样并未直接受教于刘胜保的其他隆回二中的校友们也都有着浓厚的母校情节,家乡情怀,愿意回家乡建故乡。魏志雄是隆回二中91届144班校友,后就读于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系产业经济学专业,创立了默深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中安神盾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湖南隆回商会执行会长,深圳市魏源文化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多年以来,魏志雄他们一直关心着母校发展,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学生点赞老师:受老师影响巨大
出于对刘胜保老师事迹的感动,中国网致电采访了刘胜保的学生。从学生那里获取了更多的关于刘胜保在教学和生活上的素材。谈起刘胜保,电话那头已经年近中年的刘胜保当年的学生们,迅速陷入回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王江田感慨道:“刘胜保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对人严厉又和蔼。初二那年我母亲去世后给了我很多的鼓励 ,让我奋发图强。刘胜保老师也曾经严厉批评过我,那时候还是很怕刘胜保老师的。”王江田当年在刘胜保 72班就读,现在是海雅美生物技术(珠海)有限公司(珠海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董事长。1993年应届考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原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还是深圳湖南商会副会长,农工党员。初三时母亲去世,闻讯后刘胜保经常找他聊天、谈心,鼓励他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逆境成材。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下决心长大后要回报母校和刘胜保老师。从1998年开始,王江田每年回家都会去给刘胜保拜年、探望老师。此外,受刘胜保的影响,王江田还在隆回二中设立了奖助学金,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有一年班上有位同学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他就经常组织同学们去看望这位同学的母亲,给同学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照。此外,他还为家乡隆回羊古坳捐赠了路灯,常年给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去年还在母校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助学金。
事实上,刘胜保向来认为,教学生知识之前,要先教学生怎么做人。刘胜保在教学中提倡人文关怀,他的课堂允许学生自由进出,此举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赞同。这一举措源于刘胜保上学时的一段经历,当时,他的一位同学内急,但是因为老师严厉,不敢请假,只能就裤而便。同学的这个经历对刘胜保影响很深。所以,在刘胜保的课堂上,同学们进出无需请假。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为学生考虑,刘胜保的这种品质深深影响了王江田。
回忆起刘胜保,聂怡初言语中透露着激动。当时他是刘胜保班上的班长,高中三年,刘胜保多次跟学校领导反映聂怡初家的情况,多次为他减免学杂费用。高三时,由于聂怡初姐姐复读,家中实在拿不出学费,刘胜保还帮他垫付了高三800多元的学杂费。后来聂怡初不负众望考取中山大学,刘胜保仍时刻牵挂着他,帮他联系了他早期事业有成的学生,要他们对聂怡初进行资助。前几年,当刘胜保得知聂怡初有位同学因为工作和个人情感方面的问题情绪不太稳定,刘胜保还特地打电话给聂怡初,嘱咐他要对这位同学多多开导。尽管聂怡初离开隆回二中之后到了中山大学,完成了本、硕、博连读,师从钟南山院士,在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工作,但是对于刘胜保,聂怡初始终保持着“父亲一样”特殊的感情。
中国网了解到刘胜保的这些举动其实来源于他小时候的经历。刘胜保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不时得到亲友邻居的接济,感恩之心从此积淀下来。特别难忘初中班主任申素老师来家访时,送了一个竹壳的热水瓶给他,刘胜保用了十多年也没舍得换。除了聂怡初,刘胜保对别的同学也是如此。做班主任时,班上有位小沙江的贫困户学生黄竹萍,无钱交学费,刘胜保帮她垫交学杂费。刘胜保工作上的出色有目共睹,但他常常把评优的指标让给更需要的同事,因此也受到了同事们的普遍赞誉。刘胜保对学生们的真诚付出,在学生心中默默撒下了感恩与奉献的种子。2003年,刘胜保父亲去世,班干部组织同学们每人出5元钱买慰问品给刘胜保,面对同学们的心意,刘胜保感动之余又有些许安慰,感恩这节课,大家都可以拿满分。
“听刘胜保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精神洗礼和享受。他平时说话嗓门不大,声音温柔。但课堂上的他讲话非常有激情,语速不快,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同学们尤其喜欢听刘胜保朗读古诗词和作文。”聂怡初记得前几年有一次他和同学们聊起高中生活,有位女生说她高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胜保在班上朗读她写的作文,她说这些往事的时候洋溢的全是自豪和憧憬。也许刘胜保自己可能已不记得这件事了吧,刘胜保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如此平常的一种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内心注入如此深厚的美好记忆吧。
聂怡初说他从未见过刘胜保严肃地批评过学生,因此他记得的总是刘胜保那平易近人的微笑。“刘胜保老师是一位言行举止时刻透着一股清雅的语文老师。他主张学生思想自由,从不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对于“待优生”,刘胜保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鼓励督促。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关注,尽可能多的让他们回答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刘胜保会给这些学生推荐各种名著,比如雨果的小说、《读者》等。因为刘胜保平时阅读时有记笔记的习惯,所以也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写随笔。在课堂上喜欢朗读和点评学生写得比较好的范文,并以此为模板训练学生们的思考与写作能力。当面批改作文,告诉学生,写得好的好在哪,要修改的当面修改,以鼓励为主,给学生自信。尽管毕业多年,刘胜保依然记得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去年聂怡初和阳习龙等组织了241班与246班毕业十五周年同学聚会,刘胜保在班会上念了一首范智才校友写的《母校,我个娘》,让台下每一位学生都感动得哭得稀里哗啦。刘胜保不但叫出了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对每一位学生还做了生动又不乏幽默的点评,让每一位学生感动得笑中有泪,仿佛时间立马被拉回到十几年前。
“刘胜保老师生活非常自律,晚餐后总能见到他背着双手在校园里散步,偶尔和其他老师并肩交谈,偶尔独自一人,若有所思,从未间断。”聂怡初说。确实是这样,刘胜保的一天的从早晨5:50开始的,周一、周三有学生的早自习辅导,而平时这段时间他会选择读书、听新闻和时事政治。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午睡20分钟的习惯,下午没课时或晚餐后习惯散步思考。聂怡初还提到刘胜保喜欢读国学经典,他有一整套二十四史,每天下午总喜欢读上几段。刘胜保的这份生活自律和平易近人也深深影响了聂怡初,使得他现在也常以刘胜保对待学生和教育的标准要求自己。
除去自律这种略显严肃的品质,生活中的刘胜保其实是个知识广泛、是一个活泼的“段子手”。聂怡初提到自己虽然有许多的同学群,但高中246班的同学群是最活跃的一个。这除了高中同学之间感情最为真挚,本身就无话不谈之外,最重要的是,群里有像刘胜保这样的段子手在里面活跃气氛。刘胜保虽比学生们年长,而且备受学生们尊敬,但这并不影响他和大家欢乐的打成一片。刘胜保经常在群里转发一些轻松幽默的段子,每每回复也总是妙语连珠,幽默搞笑。也因此,同学们非常有凝聚力,虽然平时忙于工作,但只要有老师或同学到访,或有特别情况,一个城市的同学依然经常聚在一起。
传道授业,匠人精神。侠骨柔情,细致入微。刘胜保在人民教师这一岗位上,播种希望,播种幸福,将无私奉献这一优良传统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学生。
(伍策 曾诗珈 尹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