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构筑“文养”心灵驻地(图)

发布时间:2020-05-19 15:20: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石旅文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点睛】艺术点缀人生,文化滋养心灵。重庆石柱县通过深入挖掘土司文化、啰儿调民歌文化、千年古镇文化等九大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养”心灵驻地。


京剧《秦良玉》去年在重庆大剧院成功首演,传统土戏《四值功曹》得以恢复,正在筹划50集电视连续剧《秦良玉》。

全县组织参加重庆市广场舞蹈大赛、重庆市第19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第七届“海棠香国”联展等活动,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合唱音乐会、拍摄“一首歌一座城”作品等,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064场。

2020年4月24日,重庆石柱县文化旅游委启动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据悉,此次申报工作重点针对“轿夫号子”“土家竹铃球”“马氏根艺”等10个市级非遗项目推荐申报代表性传承人,进一步完善石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

据了解,轿夫号子是以石柱土家族婚俗为素材,结合石柱“啰儿调”及“轿夫号子”等地方特色文化提炼创作的中小型舞台艺术作品。作品长度约40余分钟,包括“哭嫁”“轿夫号子”“拜堂成亲”以及“闹房歌”等内容,以舞台化的浓缩形式艺术地呈现了石柱土家婚俗的精华。轿夫号子颂扬了石柱土家儿女达观向上、智趣诙谐、健康积极的爱情观、价值观和生活观,传承、弘扬和展示了石柱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魅力。

竹铃球运动起源于土家族,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劳动中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2010年,竹铃球被列入石柱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铃球内有铃铛,由竹篾编织而成,接球器是由竹篾编织的背篓(土家人生活中常用的背篓)。

石柱马武白酒酿造技艺为祖传秘方,土坛酿造,窖存5年以上,口感醇香,不上头,不伤头,主要酿造材料有猕猴桃、高粱、大麦等。祖传秘方酿造,口感甚佳!特别是现在天气渐冷,喝一口暖胃的马武白酒驱驱寒吧!

土家米米茶习俗,土家米米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工艺奇特,是石柱土家山寨奇特的风味小吃,具有滋阴补肾、增进食欲的功效。每年冬季,土家山寨的农户都将今年收成的糯米经过蒸、晒、搓、揉、阴等工序,阴干而成“阴米”,食用时,用猪油炒煮阴米,混上甜蜜的米糟,土家人还煮上几个荷包蛋,起锅的时候别提有多香了!

除此之外,石柱还有由自娱自乐演变成非遗的传统戏剧石柱土戏,这个我国土家族特有的、具有石柱土家族民间特色的自娱性戏曲剧种,已经传承了300余年。石柱土戏曾经载入《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四川傩戏志》,自清乾隆年间,它就在石柱县“上到七曜山,下到大寨坎,左到白羊塘,右到沙子关”区域流传,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因历史和政治的原因,石柱土戏,一度走向衰败。土戏生存在当地一个比较封闭的地方自娱自乐地传承数百年的历史,独特原始,自成体系。土戏演出剧目的内容,从道具、服饰、表演动作、禁忌等等,相当部分实际是石柱县中益、沙子等地人民生活的再现,民俗的体现。

同时,石柱还组织流传于渝东南本土汉族和土家族的“石柱土家啰儿调”“玩牛”“土家摆手舞”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并积极组织推荐非遗项目参加市内外各种文化交流展演。

并参与全市“双晒”活动内容,先后在央媒、其他省市级媒体转载100余次,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市内主流媒体宣传200多次,自媒体宣传转载超过500万次以上,累计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石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