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唱响"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品牌

发布时间:2020-05-26 14:55: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潜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5月26日讯 重庆市巫山县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景点地区,也是长江三峡最壮美的峡谷风光聚集处,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熟的旅游产业,一直是重庆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好转,巫山文旅行业一方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另一方面打好文旅产业发展“主动仗”。努力打造全域全景全时全季“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旅游品牌。

释放内需潜力提振消费信心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推进旅游,不仅是新冠疫情下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发生类似情况后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巫山正在积极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提升游客消费信心。”巫山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元华表示。

据李元华介绍,为了积极提振消费,巫山及时推出一批刺激消费、提振市场信心的措施,切实提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住房消费水平,重点为实体经济、零售企业解难题、疏堵点,让市场主体活起来、动起来。

在促进文旅消费方面,巫山把“放心游”作为重点、“县内游”成为首选、“云上游”安全上线,推出消费惠民措施,启动为期3个月的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联合县内旅游企业以及数十家酒店(宾馆)、特色餐饮(饭店)和旅游商品店,共同向市民和游客朋友们投放了价值1200万元惠民消费大礼包,提供旅游、住宿、餐饮和购物打折优惠。

同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开发重庆本地短途旅游市场,一周内就售票近10000张。特别是,“乡村游”成为新宠,观乡景、品乡味、忆乡愁、话乡情、试农耕、住农家成为最热门的选择。

通过系列举措,巫山旅游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今年4月,全县接待游客119.05万人次。

发展“旅游+” 推动旅游多业态发展

旅游产业是边界模糊甚至无边界的综合性产业,几乎所有的产业和领域都能植入“旅游”元素,从而发挥其拉动融合能力和催化集成作用,形成新业态,达到“1+1>2”的效果。近年来,巫山跳出封闭的旅游自循环模式,大力实施“旅游+”,推动全产业融合。

李元华表示,巫山持续推进文旅融合,促三峡文化、神女文化、巫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唱响了“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文旅品牌;推进农旅融合,推动“1+3+2”等具有观光体验价值的特色产业依城、依景、依通道布局,菜花节、李花节、采摘季等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旅游炙手可热;推进林旅游融合,13届红叶节届届精彩,成功摘得“2019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等金字招牌;推进商旅融合,“巫山好礼”荣获市级旅游商品最佳称号,培育本土电商主体20余家,建立农村电商站点308个,网销比例超30%,特色“山货”走出“山门”。

李元华认为,当前,旅游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更加紧密结合,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旅游产业面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不断拉长。

下一步,巫山县将坚持“山水结合、文旅融合、水陆并进”发展思路,确定打造旅游战略性主导产业,通过文旅融合全力打好“三峡、红叶、神女、云雨、两遗、脆李、山地”等七张“文旅牌”,加速推进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建设。

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全域全季旅游品牌

2019年,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天的巫山,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就叫巫山,一座山水城、处处都是景。

李元华表示,全域旅游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注重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理念、模式、形态的创新,是需求所向、民心所盼,其势已聚、其时已至。

巫山积极拥抱全域旅游新时代,描绘全景新蓝图,打造旅游升级版,牢牢把握“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在“全”字上深耕细作,推进全县域布局、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要素配套、全方位服务、全世界营销、全社会共建等,“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整体形象驰名中外,“点上游”加快向“一线游”“一片游”转变。近年来,全县接待游客人次和综合收益增速均超20%。

同时,巫山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还不断提升文旅“科技含金量”。建立完善智慧文旅平台,建成全城智慧旅游指导中心,实现景区WIF全覆盖,推进“5G”进景区;实时更新巫山旅游微博、微游巫山公众号,办好《巫山旅游网》;推出“一部手机游巫山”智能产品,致力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的高质服务,让游客玩的更开心、舒心、放心。

目前,巫山形成了以“神女恋城·红叶巫山”为总品牌,同时也唱响推广了春季“碧江巫峡·百里李花”、夏季“云雨巫山·梦里神女”、秋季“高峡平湖·神女赐福”、冬季“红叶江山·浪漫心旅”四季品牌,巫山文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陈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