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6日讯 在湖南省隆回县有一个家庭,四个兄弟姊妹全都在北京上大学,其中两兄弟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跟其他普通的学生一样,十年寒窗,发奋苦读,如今终于“鲤鱼跃龙门”。然而,除去这些光环,他们还有一个身份,贫困学子。穿过杂草横生的泥泞小路,映入眼帘的是小雨也能随意欺虐的老屋,他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出大山,来到首都,实现自己理想的呢?
第一次走进这个贫困家庭,两兄弟正在略显破旧的家里上网课。记者首先见到的是最小的弟弟陈彦,此前在隆回二中632班就读,去年刚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陈彦的哥哥魏明(化名)在家排行第二,曾就读于隆回二中518班,2015年以672分考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目前在北京读研。陈彦的大姐魏超目前在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陈彦的二姐陈怡目前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读大一。
在采访中,四个兄弟姊妹在言行举止间显露着的素养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体现得淋漓尽致,四个人身上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感。
在跟陈彦拉上家常的时候记者了解到,陈彦的爷爷奶奶——魏跃先夫妇二人均已70多岁高龄,长年患严重痛风,一家人的生计全靠陈彦父亲陈今鹏在外务工所得的微薄收入,陈彦母亲魏会连则专职负责陪四个孩子读书,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心灵成长。对于自己和哥哥姐姐们取得的成绩,陈彦表示一定要感谢父母。
感恩父母给我们树立榜样
“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我的母亲高中三年都是陪读,我们家是严母慈父,母亲在生活上关爱我们,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我的学习情况。”陈彦说。在教育上,陈彦的母亲主张自由平等,让四姊妹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习,也经常教育四姊妹要用100%到200%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同时,她还习惯每天下午5点钟就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书笔,陪着他们去屋后的山上走走放松眼睛,和四姊妹聊聊天谈谈心。母亲的这个习惯让四个孩子的视力保护的很好,心理素质也很棒。父母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给四个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高一时,哥哥魏明学习态度不太好,有次数学竞赛因为怕麻烦不肯去参加,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后将魏明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批评魏明没有抓住那次学习机会。父母知道后并没有严厉训斥魏明,只是找他进行了一些沟通。他们相信魏明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了解到魏明的心里想法之后,他们鼓励魏明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要有放手一搏的勇气。有父母站在身后给予自己最有力的支持,魏明更加有勇气挑战自己。
“奶奶有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常常要去镇上输液。爷爷老是血管硬化,他们希望我们四姊妹能够留在首都北京,好好工作,将来回报社会。”陈彦说,“父亲一个人在广东打工,很苦很累,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所需的经济重担。但父亲一直坚韧不屈,一到开学,便会按期把我们的学费打过来,其中的苦和累只有自己默默承担。”确实,有些人家庭条件好,有父母直接将他们送到成功的终点,可是陈彦四姊妹只能依靠自己,迈出一步一步坚实的步伐,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彼端。
品德是奠定成功的基础。人的品德要好,要懂得感恩、孝道和礼仪。百善孝为先,无孝无以立身,无孝无以成人,姊妹四人现在的成功便是对父母多年来付出所尽的最大“孝”了。
感恩老师给我们树立目标
陈彦回忆说:“我当时是班上的物理课代表,高二时参加全国物理奥赛,是朱洪波老师留出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我做赛前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拿到了奥赛二等奖。后来填报自强计划也是朱洪波老师在身边指导。”
高三时,陈彦有一次单元测试比平时少100多分,可能当时正好考到了陈彦知识的薄弱点。出成绩的时候,天很黑,月亮吝啬将自己的清辉洒向人间,扯过云雾把自己遮住。陈彦的心情也如这天一样,灰沉沉的。班主任贺伟华老师看到陈彦在自习时心不在焉,便叫陈彦一起去学校的荷花池边走走。天地辽阔,夜色深沉,陈彦听着老师关切的话语,心里一时不知是何滋味。既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又尝到了“窝心”的味道。陈彦说:“知道这个成绩心里还是很惊讶的,也挺失落。记得那个时候,天很黑,学校很安静,我自己的身影像是和黑夜融为一体了般,但老师不一样,老师的身上仿佛有层光,引领着我前进。和老师走到池塘边,池塘边的石凳风吹雨淋非常脏,老师用餐巾纸认真仔细地把石凳擦干净,我和老师一起坐在石凳上,不谈成绩,只聊理想。还好当时班主任来找我谈心,帮我打开心结。”拨云雾见青天,池塘里的鱼在跳跃,师生二人听着蝉在演奏小夜曲,环境美好、静谧且安详。
当年高考陈彦考了666分,其中理综260分,比平时少了近20分。陈彦说:“其实自己还是没有发挥好,因为做题速度太快,理综看错了一道题目。也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听取老师的教导吧!老师经常在我身边耳提面命道,做题不要做太快了,容易出错!看,这不没听,出了差错。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做题不能着急,要是像我这样那可就亏大了咯!”
陈彦的班主任是贺伟华老师,他与大姐二姐和哥哥的班主任老师魏先俊是夫妻,在带姊妹四人学习的时候经常互相交流,探讨如何把姊妹四人都教好,教成功。两个老师的教学风格独特,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着姊妹四人,谆谆教诲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做人处事,教会他们明辨是非。
感恩学校给我们坚强后盾
隆回二中承载着陈彦四姊妹最美好的回忆。
在陈彦的自强计划中,隆回二中的校长和书记为陈彦亲自去了一次北京。可惜因为陈彦电脑技术太差,不会操作电脑,最后裸考仅仅差一分。陈彦感慨地说:“如果我家不是贫困户,也许我就能有条件在家里学习怎么熟练使用电脑,就能考上清华了。”
“待人以宽,律己以勤”是校长卢小军常跟学生说的话。面对采访,陈彦尤其强调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努力专注学习,生活规律靠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人生沉淀的过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回忆起自己当初一天的规划:早上5:30起床,5:50做操,跑步的时候会将英语单词在脑海中反复记忆,早读课定量背诵,利用下课十分钟背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中午适度午睡,晚上做好今日总结和明日计划,完成好今日计划就奖励自己。
感恩社会给我们爱的传承
“你们一家出了四个大学生,家庭负担这么重,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镇党委书记周文锋来到魏跃先老人家进行慰问。
魏明和陈彦两兄弟正巧从农田回家,脚上的雨鞋还带着田地里新鲜的泥土。原来是两兄弟帮家里刚做完农活回来。念及到魏跃先二老的身体,周文锋书记还特地为他们争取到一次免费全面体检的机会,并送上慰问金3000元。
魏老先生激动地握住周文锋书记的手,说道:“虽然以前吃了很多苦,但看到四个孙子孙女都这么争气,我每天都很开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人的关心!”
隆回二中毕业的校友——邵阳地区第一家国学馆、君之道法人代表马文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北大清华,需要一定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勤奋,从国学的原动力分析:养父母之身,衣食无忧;养父母之心,让内心快乐;养父母之志,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志愿。”
隆回县委书记王永红在隆回二中视察时跟校长卢小军说,“是陈彦四姊妹父母的谆谆教导,以及四个孩子自己的努力奋斗,再加上老师和学校的引导与配合,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社会建设更添一把力!”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就像原件,孩子就像是复印件,原件如果不能立身为榜样,复印件如何效仿以成才?
人总需有精气神,目标和理想要靠汗水、奋斗去支撑。魏超、魏明、陈怡、陈彦四姊妹在贫困家境中能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离不开他们的天赋加勤奋,离不开父母的鞭策和陪伴,离不开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倾情关爱和支持,更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鼎立相助。真诚祝愿他们越来越好,朝着自己的北京梦前进,也希望更多的寒门学子能够像他们一样,自立自强,总有一天也能越过属于自己的那道“龙门”!
(伍策 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