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10日讯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自2006年设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4个春秋。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会选取一座城市来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今年,选择的是湖南省永州市,本次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 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迎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湖南省文旅厅联合永州市政府于6月10日在永州市江永县勾蓝瑶寨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主会场活动。探寻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村寨——江永勾蓝瑶寨。
本次活动包括了开幕式、文化生态博物馆概念规划展示、“魅力勾蓝”网络文旅消费直播活动、江永文旅融合资源对接大会四部分。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冰,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贺辉,副市长李旦梅等出席了开幕式。
勾蓝瑶寨位于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兰溪村,是明洪武29年(公元1396年)被朝廷招安入籍的江永四大民瑶之一的勾蓝瑶的居住地。村寨距江永县城35公里,与广西富川朝东镇、油沐乡接壤,由大兴、上村、黄家三个自然村组成,至今延续40多代,历经1000多年,村庄的位置、居住的家庭、民族成份始终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
至于“勾蓝”其名的来历,有碑文曰: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溪水伏流,故名“勾蓝”。寨中蒲鲤生井、山窟藏庵、犀牛望月、天马扫槽、石窦泉清、古塔钟远、享通永富、岩虎平安等“勾蓝八景”与四周的车尾山、人平山、呼雷山、望月山等首尾相连。整个村寨四面环山,一水中流,环境清幽,有如世外桃源。
笔者有幸以媒体人的身份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虽自小生活在湖南,但还从未涉足过这片净土。6月10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勾蓝瑶寨。
在距离瑶寨还有1公里的地方,一座形同城关隘口的寨门立于路中央,映衬在白底上的“勾蓝瑶寨”大老远就昭示远道而来的客人:这里已经是勾蓝瑶寨的地界了。在城墙旁边有一座饱经风霜的的风雨桥,名叫“培元桥”,古代商业要道——潇贺古道穿桥而过,它是勾蓝瑶寨人建成给过往行人休憩歇脚、喝水解渴的场所,里面原配有大水缸,每日轮班安排人挑水。斑驳陆离的外壳似在记录着瑶寨的千年风雨,驻足桥上,远眺瑶寨,一代芳华,展露无遗,我的“勾蓝印象”就从这里出发。
走进勾蓝瑶寨,若只是游山玩水,对底蕴深厚的瑶家文化显然就是一种冒犯了。
女书瑶山油茶是江永大瑶山里的一种传统美食。据《永州府志》、《江永县志》记载,油茶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江永瑶山油茶采用了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瑶山水以及野生茶叶等纯天然绿色生态食材,让江永瑶山油茶从口感上就悦人味蕾。千年瑶族世世代代的饮食文化,让江永瑶山油茶飘香于山间,留香于齿间。瑶山油茶被人们誉为“神仙汤”,江永县女书大酒店董事长、武汉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民大女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饭店协会国家级评审员、中国红木委高(一)级鉴定师陶继新还告诉笔者,瑶山油茶评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瑶山油茶具有解渴充饥、提神醒脑、驱湿暖胃、瘦身健体等功效,茶叶中的茶碱可以中和身体上火所引起的胃酸过多,也能很好地调节身体肠胃系统的平衡。江永瑶山的长寿老人特别多,就是因为长期喝油茶。
对于油茶的制作,当地人不说煮而称“打”,打油茶是人们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烹调技艺,是一种非物质活态文化。但是各地的工艺上略有差别,因而各地的油茶各有风味。湖南江永县女书大酒店董事长陶继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江永县以千古之谜女书、千年古村上甘棠、瑶族古都千家峒为代表的‘三千年文化’闻名遐迩,欢迎大家常来做客。”
除了油茶,这里还有独特的女书文化。女书是江永女书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女书作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这里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对于女书,首先是刺绣技艺的展现,但是更重要的是江永女性习文的传统。从中国古代传统来看,女性向来是只专女工,不舞文弄墨,但是江永女性却将二者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笔者认为,这与当地女性的独特地位有关。
勾蓝瑶一直延续着“好女不出石墙门”习俗,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赘)成亲,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谐音为“勾郎瑶”。“招郎”有“两不辟宗”和“男从女姓”之分。“两不辟宗”又称“两边走”、“半招郎”。即婚后男女双方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都要照顾。生下孩子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余类推。“男从女”即男子到女家后,生产、生活于女家,改随女姓,所生子女,全随母姓。
勾蓝瑶的女子不裹脚,在招郎成亲后是家庭的主要劳力和主事者,与男子共同劳动。勾蓝瑶男方入赘的嫁妆有点令人惊讶,仅需四个鸡蛋,即“四个蛋子”定终身,一般由男方母亲或媒人带给女方家。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便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当男子来到女家,若女方母亲搬出红板凳给他坐,便意味着丈母娘满意这个女婿,可以在女家留宿,直到生子完婚。
“勾蓝勾郎”充分体现了瑶族男女平等的思想。这在以男权思想根深蒂固的古代中国是极其特殊的存在。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女书”这样一种的独特的文化得以成形。
一路走来,斑驳古老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瑶”式建筑和源自千年,绵延万代的勾蓝瑶族文化中竟然有现如今引起市井和学界广泛关注的有关女性地位的“女性文化”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镶嵌于现代都市的古老瑶寨和古老瑶文化中如此有“先见之明”的“女性文化”或许就是兰溪勾蓝瑶寨千年不衰,万代永存的秘密所在。(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