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江宁区:多举措绘就宜居乡村新风貌

发布时间:2020-06-18 09:03:36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荷塘美了”“路边的杂草不见了”“用废旧材料装饰院子的本领强了”“农村厕所再也不臭了”……近日,记者一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村民们纷纷称赞着家乡人居环境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江宁区持续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江宁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机制,致力推动“盆景变百花园、农村变大景区、大学生变创业者、农民变富裕户,培育新主体、打造新田园、发展新业态、营造新风尚、促进新融合”。

截至目前,江宁区完成整治村庄734个,28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和24个市级示范村创建全部通过验收、命名,累计建成1100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涌现出黄龙岘、石塘人家、大塘金等一批国家级美丽乡村典范。2019年,江宁区还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江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最大支持。2019年,江宁区印发《江宁区2019年—2020年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提出,对辖区内具备建设发展条件的1500个自然村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村庄定位,确定“1581”新格局。

其中,100个特色保护村要参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标准进行建设;500个集聚提升村要建设达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形成品牌知名度,构建支撑全域农村骨架的核心节点;800个其他一般村要建设达到美丽宜居村庄标准,实现全域农村整体均衡高质;100个城郊融合村要建设达到满足农民群众日常环境、生活等基本刚性需求的环境整洁村庄标准,做到人居环境整治全域覆盖,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村是南京市有名的美丽乡村,每逢周末,游客络绎不绝。但是,五六年前这里环境“脏乱差”,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外面的人很少到村里来。

2018年,在牌坊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中,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旅游产业集团和社区联合打造黄龙岘金陵茶文化村,对村庄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后,民房焕然一新,道路、排水、垃圾收运等设施完备,年轻人纷纷回乡开饭店,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茶花、果蔬等,这里成为许多南京人乃至外地游客休闲旅游的首选地。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江宁区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发挥国企集团引领示范作用,采取“街企结对”方式,组织区属国有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集团与社区签订结对代建协议,集团按规范程序组织工程实施,街道负责调处矛盾,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农村污水设施工程按照建设运维一体化要求,吸引社会资本、国企集团参与建设项目,1年建设、15年运维,实现建设和运维专业化、标准化。

江宁区综合考虑村庄区域位置、资源禀赋、文化历史,将1500个自然村分为特色保护村、集聚提升村、其他一般村、城郊融合村,形成“四类四层1581”的建设格局。在实施过程中,推动规划进村入户,征询农民意见,建设农民心中的家园,并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同时,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开展乡间小路、景观小品、小型塘池、小微菜园“四小实事”建设,让乡村更具有乡愁味道。

为打造美丽宜居新村庄,横溪街道则以“四清一治一改”为抓手,以示范庭院带动全域,着力推动“三大革命”“四小实事”,积极打造美丽庭院,从凸显文化特色、田园风光等方面着力改造农村大院,让瓜果蔬菜等点缀其中,成为一道道独特的小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