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云生:三度扶贫 他用真心践行初心(组图)

发布时间:2020-07-14 17:55: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伍策 曾诗珈  |  责任编辑:古剑
大字体
小字体

16年,一个婴儿可以成为一位翩翩少年;16年,一个一年级学生可以拿到大学毕业证;16年,却没有改变鲁云生当年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书生模样。而鲁云生却用了跨度16年的时间改变了三个贫困村,带领几千人走上了幸福之路。



在2004年3月,受省文化厅党组的派遣,鲁云生参加了湘西凤凰县铁桥村的建整扶贫工作,荣立三等功。2015年4月开始进驻娄底市双峰县扶贫,从2004年到2020年,三度扶贫,跨时16载。从凤凰县廖家桥镇铁桥村,双峰县荷叶镇白泥村,到双峰县石牛乡长丰村,他用真实的扶贫情感扶起了三个贫困村,他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献给了扶贫事业。鲁云生说:“参加扶贫,我无怨无悔。”

因地制宜,落实产业提升综合实力

双峰县石牛乡长丰村属省级贫困村,全村258户10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16人,是典型的以农业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的山区贫困村。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扶贫队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指导该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

扶贫队决定种植黄金蜜梨。但是在刚开始就遇到了阻碍,村民认为投资太大,风险也大,不是很能接受。但扶贫队没有被困难吓倒,鲁云生坚信“敢闯敢试才可以脱贫。”他们主动跟村民做工作,最后扶贫队带着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和村里的党员先去怀化芷江考察,来决定是否投资。一车满满的人就这样去考察了,结果当年的冬天就投资110万元,买回了黄金蜜梨、黄金蜜李树苗,栽植120亩。2019年,大苗挂果,即使价格定得很高,还是供不应求,产品1周内销完,收入8万多元,预计3年后果苗丰产,收入可达150万元。



扶贫队还积极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在白木沟黄金蜜梨产业园养殖生态肉鸡与青壳蛋鸡,开发了林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看着满地跑的林下鸡,村支书李盛良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青壳蛋市场价2元一枚,每只鸡平均每月10枚鸡蛋,每月平均共产8000枚鸡蛋,月利润能有16000元。”扶贫队还安排贫困户张安乐当饲养员,每月有2400元钱的工钱,年终还有分红,家里也可方便照看。一个林下生态养殖,为村里解决了许多问题。

扶贫队趁热打铁,成功引进了正德竹业有限公司,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安排贫困户13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带动20余人脱贫。负责经营管理的厂长刘攀其实也是本村人,看到家乡竹木资源丰富,就萌生了依靠竹加工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想法。“真的感谢老板,我负责为工人煮饭,从我家到厂里只要5分钟,月工资2500元,这样的好事到哪去找呀”, 在厂里上班的李跃进说。

还有村主任张育全,也是村里的能人,自办长丰竹木加工厂,该厂以生产竹筷、牙签、凉席丝为主,招纳本地工人37人,其中有7名贫困劳动力。每年发放工资100多万元,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

真抓实干,用实功出实招求实效

长丰村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制约其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作队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村民营造一个安心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工作队投资120万元新建了长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除常规办公之外还包括党建活动阵地、儿童图书室、长丰农副产品展示中心、大型会议室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投资8万元建成了100平方米的黄金蜜梨冷冻储藏室,有效缓解黄金蜜梨滞销存储问题。

村里的生态宜居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一段时间的努力把长丰村建设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86岁高龄的老同志李满钦说:“搭帮党的扶贫政策好,村里现在变化多了,感谢湖南第一师范和扶贫工作队,让我们在村里的老人早早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爱心呵护,让教育浇灌未来

孩子们才是长丰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村里的教育资源不足,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质量不高。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发挥自身优势,以帮扶贫困村和乡村对口学校为纽带,集中发力,在教育扶贫上下功夫。主动对接石牛中心小学援建爱心书屋,捐赠儿童读物10000余册、钢琴3台,让乡村留守儿童享受更好的教学资源;此外,实施“顶岗实习支教”,建立实习基地,选派9名免费师范生到扶贫点所属学校进行顶岗实习,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压力;每年组织2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关爱驻地留守儿童为重点,通过学业辅导、课外拓展、亲情陪伴等方式让300名留守儿童度过了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

村里有一个爱哭的小女孩跟着爷爷生活,鲁云生经常忙里偷闲去照看,有时陪小姑娘玩、给她讲故事逗她开心,小姑娘一见到鲁云生就不哭了,时间久了,他们还成了好朋友。村里人开玩笑说:“是不是你的小孩呀?”



贴心群众,以身作则队伍强

鲁云生常说:“只要多走动一点,老百姓就会多喜欢一点,多认可一点,多信任一点。”驻村两年以来,扶贫队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扶贫队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村民添加负担、增加麻烦,工作用餐自行安排,杜绝违纪现象。据村民李和平介绍,在一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时候,贫困户王平永为了感谢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与她儿子顺利考上湖南一师公费师范生给予的关心,她悄悄地送了200个自家的土鸡蛋给鲁云生,但鲁云生认为这是自己分内的事,坚决不肯收下。“鲁书记为我们谋福利不求回报,我们大家真的很感谢他”,村民李和平说道。

今年正月初三,86岁的老党员、退伍老兵张毓泉去世,鲁云生闻讯,第二天就从常德老家赶到村里,为了防控疫情,他极力主张丧事一律从简,不能大操大办。在安慰家属的同时,又告诉他们疫情传播的风险性,前前后后做了一番工作,张毓泉的家人也欣然同意了,第二天就无烟无炮简单操办了丧事。

村支书李盛良跟记者透露:“鲁云生书记有常年的腰椎间盘突出,每次长时间的开会或者办公后,腰都直不起来,要用双手扶着腰走路。医生建议他做手术治疗,但是为了不耽误扶贫工作,他就每天靠着吃中药维持。”对于家庭,无论是身体不好的岳父,还是年仅3岁的孩子,一年到头,鲁云生能陪他们的时间很少、很少。

扶贫队严谨、务实、廉洁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在省、市、县检查组的每次检查中,均得到了检查组的肯定 。鲁云生参与的扶贫工作队2015一2019年连续5年在省委组织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同时鲁云生也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采访结束时,鲁云生对记者说:“虽然愧对家人,但只要给老百姓办了一点实事,我也心满意足了。”在扶贫的战线上,鲁云生从29岁的青壮年,变成了45岁的中年,三度扶贫,跨度十六年的扶贫情感,鲁云生用自己的峥嵘岁月换来了无怨无悔,换来了铁桥村、白泥村和长丰村的美丽幸福,换来了党和人民的认同。(伍策 曾诗珈)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