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茅台悠蜜节暨新品发布会在贵州丹寨举行

发布时间:2020-07-20 14:54: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冯政杰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7月20日讯 7月19日,由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新悠蜜•新机遇”2020茅台悠蜜节暨新品发布会在贵州丹寨县万达小镇举行。

当天,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总会会长陈敏,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黔东南州委书记桑维亮,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静仁,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强,中国酒业泰斗、茅台集团老领导季克良,黔东南州副州长秦扬远,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茅台集团外部董事张瑞彬、李为熹,老领导赵书跃,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等领导与全国经销商代表一起,畅谈蓝莓酒市场前景,共话蓝莓产业脱贫路径。

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强在讲话中提到,2015年2月,茅台集团响应大扶贫战略号召,在丹寨县投资建设茅台生态农业公司,深耕蓝莓种植和精深加工。五年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已经带动蓝莓种植3万亩,同时致力于研发蓝莓加工产品,精心打造悠蜜品牌,助推蓝莓全产业链发展,助力7000多贫困户就业增收,有力助推丹寨县脱贫攻坚和全州经济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的示范典型和标杆样板。下一步,黔东南将借助茅台集团的鼎力支持,依托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的产业示范,推动以蓝莓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在致辞中说道,2020年茅台悠蜜节暨蓝莓新品发布,是中国蓝莓酒行业里的一件喜事。王琦认为,新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消费方式与消费心理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蓝莓悠蜜节活动的举办,正是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寻求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创新营销和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茅台人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与需求的天性使然。

王琦表示;大产业呼唤大作为,作为茅台集团的子公司,他十分期待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能秉承茅台工匠精神,承担国企的使命担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深耕蓝莓市场,做好蓝莓文章,不断理顺产品体系,让产区风土深入人心,带动蓝莓产业蓬勃发展,进而打造中国蓝莓行业的范本企业。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静仁在致辞讲话中说,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创立之初,就定位为产业扶贫,是茅台集团助力黔东南州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去年2月以来,黔东南州党政领导与茅台集团之间的互访、交流更加频繁,也给生态农业公司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茅台集团关于支持生态农业公司步入经营正轨的一揽子方案》落地,组建了由他本人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确定了“1+2+6”的产品、品牌建构体系,凝聚了“只做最专业的蓝莓制品,打造优质的产业扶贫平台”的企业共识。

李静仁要求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要牢记“茅台标准”,牢固树立“视质量为生命”的质量理念,以树品牌、提品质、优品种为主线,不断提高产品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发新活力,拓宽新渠道,让经销商朋友们有信心、有底气,向消费者推荐黔东南物美质优的蓝莓产品。  

发布会当天,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在贵州省慈善总会设立“悠蜜•乡愁”公益基金,用于黔东南古村落保护。茅台生态农业公司每销售1瓶“悠蜜UMEET”蓝莓精酿酒,将提取人民币1元到公益基金池。预计年捐赠资金可达人民币1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黔东南古村落保护工作。

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总会会长陈敏为“悠蜜•乡愁”公益基金揭牌时说,茅台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推出悠蜜新品的同时,发起设立公益基金,这说明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秉持了集团发展战略,不仅是一个重视企业发展、追求市场价值的企业,同时也是一个注重社会责任担当、深具“家园情怀”的公司;体现了该公司既能“匠心做酒”,也能匠心运作公益事业。

陈敏认为,在黔东南乃至贵州,古村落保护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丹寨有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还可以扩大广度和深度,古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为了旅游参观的,而更多的是为了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因此用慈善的方式、公益的手段来支持和参与古村落保护,是每个人的应有之义,也是应有之责。

陈敏表示,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发起设立“悠蜜•乡愁”公益基金,从宗旨、目标到资金来源、实施步骤等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详。下一步,省慈善总会将为基金的运作搭建合规平台,将对慈善资金管理和公益项目实施给予重点指导支持和有效监督。

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李贤富透露说,截止7月15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2020年已签订合同金额7696.2万元,加上茅台直营系统、网店平台等,合计已达9000万元,预计今年将完成1.39亿元(含税)的销售目标。

据了解,2015年茅台集团在丹寨产业扶贫以来,茅台生态农业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造“带动能力强、受益面积大、经济效益好”的蓝莓产业链,累计实现销售近4亿元,探索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产业,基地带合作社,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模式”,先后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黔东南州十佳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冯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