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66岁的长洞村村民张茂英,坐在扶贫车间里熟练地工作。“我在车间里做数据线打包工作,现在每天都过得很轻松、充实,一个月还可以拿到400多元。”
长洞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交通极其不便。全村18个小组1530人,曾有贫困户91户288人,多数贫困户家中有残疾、生病人口,无稳定收入来源。
2018年2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派出工作队进驻长洞村,院长田立文心系长洞村,数次到村调研脱贫攻坚,要求工作队一定要多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工作队牢记院党组嘱托,召开夜谈会62次,(累计)395人次参与,平日走访群众(累计)1856人次,踏踏实实为老百姓服务,给长洞村带来发展的新希望。
化解矛盾 凝聚人心
“2019年5月5日,我接任驻长洞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刚进村,发现有部分群众对村里的工作不认同,少数人有较多的怨言。”省高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何勇决定先走访调查,摸清村情。
在走访中,一些群众不信任工作队,有些村民对反映问题比较敷衍,给何勇泼了一盆冷水。但是何勇及时转变了心态,他说:“老百姓最实在、最直接,只有说真话、做实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何勇决定带领工作队转变工作方式,把村民们聚集到一起,让他们畅所欲言,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另外,大家商量决定,工作队员、全体村主干、乡驻村干部每周一都要开一次例会,在会上,都要积极进行上周工作分析小结及本周工作安排。
一日,贫困户阮和松找到工作队,语气强硬地要求工作队给自己刷墙、装修。阮和松家中有四个小孩,爱人患有智力障碍,生活较贫困。“我们就告诉他,生活上有困难工作队可以帮忙,但刷墙、装修房子主要靠自已。”队长何勇了解到他家中的情况,就想方设法给他找工作增加收入。工作队为他购买了50只小鸡,教他饲养,同时又安排他在村里公益岗位打扫卫生,每个月还可领到400元工资。阮和松家庭情况一下子得到了改善,对工作队的工作也逐渐理解和支持起来。
为了保障扶贫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每一笔资金用到实处,工作队依据相关规定、政策,清退了一批“贫困户”。清退户徐某某眼见到手的安置房变成了商品房需要补齐一笔建房款,不愿“出列”,心怀不满,见到乡村干部、扶贫队就说一些难听的话。“帮扶工作也要以情感人,做到让人心服口服。”抱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工作队决定和徐某某沟通。队长何勇了解到他在山上种兰花,于是上网查找兰花种植方法、多次主动到其家里拉家常聊兰花,一下子就和徐某某有了共同话题。在潜移默化中,徐某某也明白了工作队的良苦用心,主动补交建房资金,积极配合扶贫工作。
省高院十分重视长洞村普法工作,为此还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入村普法。“他们给我们上法律课,教我们基本的法律知识。现在村里的纠纷少了很多,邻里之间非常的和谐。”已脱贫的村民李明华告诉记者。针对实际情况,主要是讲解赡养抚养、资金借贷,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加强村民法律意识,带动长洞村向和谐乡村发展。
公正公开 透明发展
长洞村要想发展,就必须做项目,但做项目面临着重重困难。例如,如何解决项目纠纷问题,就是工作队的一大心病,曾经的长洞村招标修建一个饮水池,确定了村里的一块地。一位村民认为项目侵占了自家的农田,自己的损失没有得到补偿,于是和施工方产生了冲突,经过工作队多次协调才平息下去。
为了方便村民耕作,村里决定修建生产便道。工作队遵循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四自两会三公开”原则(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村委会、理事会,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投票选举组建项目理事会。
村民吴洲文找到队长何勇,问他“为什么不给其他村民一次机会”。经过慎重讨论,最后村里停止与理事会签署合同,重新在全村公开招标,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工作队在“四议两公开”、“四自两会三公开”基础上探索,提炼出“九步法”。通过精打细算核定项目成本费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在修建村主次干道水泥硬化道、道路拓宽项目上,积极鼓励村民自愿筹资、投工投劳,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减少支出。
在“九步法”的实施下,工作队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一律公示公开,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九步法”实施以来,村里组织实施的43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村里出现了一片和谐景象——无一人投诉招标结果,无一人举报项目质量问题,无一人要求村里征地补偿,无一例矛盾纠纷上交到村里。
两年以来,工作队来为村里争取资金1056万元,建设59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修建道路17000余米、修缮水渠水沟2800多米、道路护坡1000余方、道路安全护栏1218米;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项目6个,对全村主次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1个改善农田180余亩,建设5条生产便道开垦土地300亩。所有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所有的项目公开、公平招标,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赞誉。
产业脱贫 创新治理
“我十多岁就开始学养蜂,在大山里养。”如今已是村里养蜂技术带头人的朱冬友高兴地介绍,工作队为他提供一百多箱优质种苗合作养蜂,今年产量可达到2000多斤,按30元/斤提取管理和技术费用。加上自己种植的5000多株油茶,现在家里一年能赚十万。2015年,朱冬友意外脚受伤,行动不便,而家中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只能靠老婆外出打工维持整个家庭。“后来工作队来了,搞易地搬迁,我们有了新房子,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来了!”朱冬友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继续发展自己的养蜂业,靠自己的劳动致富,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47岁的李明华脸上的阴云不见了踪迹。工作队进村后,请来了技术员指导村民进行种植,还多渠道为村民的产品打开销路。 “原来只种梨,没有技术和销路,家里还要供两个小孩读书”的李明华,现在种植了15亩梨子,8亩生姜,6亩辣椒,6亩金银花,年收入达十万左右。窘困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越过越红火,现在的李明华干劲十足。
长洞村田地少,山地多,村民靠山吃饭。当地盛产老姜,销售情况好时,每亩可赚8000元至1万元。小米椒种植每亩纯收入 2500元至3500元。一个家庭种上两亩生姜、两亩辣椒,脱贫就不成问题。村支书徐忠斌带头与村民合伙建基地,带动群众在山上种植锥栗、奈李、水晶梨等,今年水果高产,收入丰厚。村主任徐建化又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办了生态养鸡厂,在家里引进了一个玩具车间,村里妇女、老人都可以在车间做简单的工作,增加收入。两年多来发动全村种植一万多株金银花,今年金银花摘下来每斤就可卖10元。据何勇介绍,烘干后的金银花售价更高,为了提高金银花的附加值,村里花费6万元建了烘干厂。
为推进长洞村民主法治建设,打造美丽新农村,按照“党建引领、基础强村、产业兴村、脱贫富村、和谐治村”的要求,长洞村党支部、长洞村委会决定制定村规民约,并向广大群众征求意见。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相继制定了《长洞村村民自治考核办法》、《长洞村爱心助学基金管理办法》和《长洞村项目建设九步法规定》,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脱贫致富。
2020年4月24日,驻村工作队联合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长洞村村民自治考核办法》,开展了2019年度长洞村先进示范户表彰大会。号召全村广大贫困群众以受表扬同志为榜样,鼓励他们自立自强、积极向上。
村主任徐建化悄悄告诉记者,队长何勇膝盖有旧伤不能走远路,但一心扑在工作上,坚持带队走访。“有一回天旱没有水,队长好几次深更半夜去后山搞水、疏通水池,他总是拄着拐棍到水池,后来我们称他是‘拐棍队长’。”徐建化感叹道,“这种干部真的很少的,他用真情、用生命来承诺,说到做到。特别是他能放下架子跑遍好多部门,为我们争取扶贫资金。”工作队队员龙邦宁忍着病痛坚持工作、蒋涛带着家属来村扶贫,和当地村民成为了一家人。
省高院驻汝城县长洞村帮扶工作队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截至2019年年底,长洞村全村共脱贫88户 283 人,贫困综合发生率下降至0.33%,驻村帮扶工作连续两年考核获评省优秀等次。今年12月,工作队的驻村帮扶工作即将完成,长洞村将迎来可期的新发展。(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