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老胡同过上新生活 杂物房变身议事厅

发布时间:2020-08-11 09:50:38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你看我这房子盖得挺漂亮的,原来我们羡慕住楼房的,现在该你们羡慕我们了!”在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30号院住了30多年的崇宝才笑着说。

2015年起,东城区启动了南锣鼓巷地区帽儿、雨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修缮整治项目。2019年,项目进入了全面提速阶段。目前帽儿、蓑衣、福祥三条胡同的部分院落已完成施工,后续将继续推进剩余部分的修缮整治工作。

回忆

“原来上厕所要走出去一百多米”

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全长343米,拥有齐白石旧居等历史遗存,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去年6月30日率先全面完成修缮后,这里成了“老胡同新生活”的代表,也是北京老城区复兴建设成果的缩影。

雨儿胡同30号院为公房院,曾是清朝值年旗衙门的杂物房所在地。“原来两侧全都是房,中间只有一米的距离。”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党委书记李德青边比划边介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到雨儿胡同考察,与老街坊畅聊如何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总书记当时在30号院内与居民们的合影,如今悬挂在福祥社区居委会。

照片中,狭窄的走廊里,九个人分成了三四排才站下。如今,修缮改造后的30号院,宽敞整洁,灰色的老花砖,棕色的木制雕花窗,各种绿植掩映,俨然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70岁的居民崇宝才1988年开始就住在雨儿胡同,他对胡同的变化体会颇深。

“原来水都进不来,管子太细,尤其是到晚上,我家就没有水了。而且房子又潮又湿,会漏雨。最难的是上厕所,要走出去一百多米,现在院里就修建了厕所,走几步就到了。”回忆起房子修缮前后的对比,崇宝才很满意。

腾退

房子面积增加了 设计感也提升了

2015年以来,东城区通过“申请式腾退”创新政策,对四条胡同院落进行腾退改造。

雨儿胡同30号院内原有14户居民,腾退12户,两户选择留下,崇宝才一家三口就是其中一户。

据了解,政府利用腾退房屋改建厨卫浴设施。居民在同意拆除生活用违法建设的前提下,根据家庭结构和生活状况,自愿申请租赁腾退正式房,适度改善生活条件。政府给居民提供了一张自选“菜单”,定向安置、货币补偿、平移置换还是留住修缮,自己说了算。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工委副书记乔孟斋介绍,“一般涉及腾退拆迁,老百姓永远是在躲开发公司,而雨儿胡同腾退是市民们主动要求的,他们提前三天就自发排队,即使当时下大雨,人也很多。”

改造后,崇宝才家面积增加了,设计感也提升了。大门采用了木门和断桥铝门的双层设计,外层为木制纱窗门,内层为断桥铝门,“木门冬天会关不严,这样的双层设计既满足了需求,还达到了外观的古典风格。”崇宝才说。

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5年来,南锣鼓巷四条胡同118个院落共腾退居民437户,1332人,居住面积从户均不足25平方米提高到了110平方米。

修缮

几乎每个院子都要修三个月以上

2019年6月30日,雨儿胡同修缮整治全面完成,施工处处都体现着“绣花功夫”。由8支优秀团队组成的设计工作营和顾问专家组按照“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来修缮老房,根据从乾隆时期至今不同年代的地形图,研究院落历史格局,挖掘文化内涵。

修缮采用古法工艺,修旧如旧,几乎每一个院子都要修三个月以上。

从业30多年,已经退休的施工老师傅武书华,是由施工方——北京京诚集团返聘回来给项目把关的五位高级技工之一。“老砖老瓦全都是一块块拆下来之后收好,修建的时候再利用的,数量不够的话就要到外面找,老砖非常难找。”武师傅介绍道。

雨儿胡同20号院内留住的居民较多,与周边16号、18号三个院落加在一起,现共留住13户,修缮主要围绕留住居民进行。

修缮后,房内植入了厨卫,解决了居民存车、晾晒、储纳等生活实际问题。据设计团队介绍,雨儿胡同安装了多套污水处理系统;厨卫改善方案涉及卫生间60余套,厨房40余套;强弱电线路全部入地进行消隐。

如今的20号院内,绿意盎然。蝴蝶兰、青蒿、老丁香树、还有居民们在盆里种的彩椒、冲天椒……一进到院内便是满眼生机。

“现在住在这里相当舒服。这些措施既保护了古城风貌,又改造了院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谈起最近的生活环境,一出生就住在雨儿胡同20号院的李长林竖起了大拇指。

李长林表示,改造设计方案都是由设计人员和居民共同协商的。“我们可以一起推敲,他们都挺好的,百问不烦。”

共生

衙门杂物房变身居民议事厅

雨儿胡同30号院如今成了一座“共生院”。院内的议商暖阁,曾是清朝值年旗衙门的杂物房,现在是居民议事协商的多功能厅。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介绍,“我们团队在北京首次提出了‘共生院’及‘共生理念’的概念,取代‘大杂院’,将老城区四合院的居民愿景和城市愿景充分融合。力争达到‘下厨不出户、如厕不出院、洗浴在家中、储物有空间、晾晒有设施、院内有绿化’的目标。”

一走进“共生院”,映入眼帘的是木制展示廊里悬挂的一张张辖区美景图,李德青说,“疫情期间,不少居民不能出门,就把身边的美景拍了下来。”

吴晨表示,共生院包含建筑共生、居民共生和文化共生三层含义。30号院开通了“槐香客厅”“议商暖阁”“值年小站”“文馨书馆”“琢玉学堂”五大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社区公共生活体验。

伴随着雨儿胡同的修缮,居民也开始积极参加社区建设,“这五大功能,是历经了二十几次的讨论会后形成的,也完全都是居民们提出来的,我们落地实施。”李德青介绍。

对于共生院管理维护,吴晨建议应该完善共生院后期房屋管理细则,确定房屋维修主体及房屋后期运营维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