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乡村旅游要有文化味 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26 09:15:44  |  来源:江西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修河环绕村前,因明月湾中有二泉涌出而得名。史料记载,该村在宋朝仅黄氏一族就有48名进士,其中4名官至尚书,在历史上比较罕见,被誉为“华夏进士第一村”。为此,该县投资2亿元,把双井村打造成双井黄庭坚故里景区。

8月初,笔者在这个景区看到,景区建设了进士文化体验区、双井古街体验区、孝廉文化体验区等7个片区,有黄庭坚故居、高峰书院、书院文化展示馆、进士园等13个主要景点,来这里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

双井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为何游客纷至沓来呢?该县在建设双井黄庭坚故里景区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主打文化牌,让乡村旅游有文化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发展乡村旅游要融入文化元素,赋予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做到乡村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乡村旅游档次提升了,就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激发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游客在感受乡村生活的同时,又能体验到乡村的文化。这样的乡村旅游就有文化味,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如何让乡村旅游有文化味呢?首先,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在立足资源优势、尊重民俗民风、彰显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把乡村优秀的本土文化挖掘出来,让乡村本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去,避免乡村旅游“千村一面”。同时,大力整治乡村环境,使乡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本土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切实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使乡村旅游更具魅力,让乡村成为旅游者心驰神往的梦里故乡。

明末清初,修水县黄沙镇下朗田村有一名云游四方的武师魏花臣,生逢乱世,于是回到故土,建起了“花臣武寨”。他自创独门绝技“八卦花棍”,另有“四十八棍”阵法更为神奇,常为当地百姓惩恶扬善,有“花臣棍侠”之美称。去年,该县整合多方资金400万元,在“花臣武寨”原址上重建花臣武寨景区,在融入武侠元素和本土武术文化的同时,增加游客体验项目和拓展设施,打造集游玩、拓展、研学旅行为一体的武侠主题景区。另外,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实现了武侠文化与自然的有效融合,为游客创造了“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现实版“侠客空间”,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其次,在把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整合起来的同时,通过文化创意增强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吸引力,形成一个乡村文旅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当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有实力的旅游开发公司,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在保护好乡村原始风貌的同时,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包装打造,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修水县上衫乡上衫村地处湘赣边陲,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革命。该村现有百年老屋11栋,均是革命旧址,基本保存完好。2015年初,该村在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和红色基因,让百年老屋“活”起来,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财富。同时,引进了一家旅游开发公司,总投资1亿元,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聘请文化创意公司对村庄进行包装设计,促使乡村旅游向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发展,形成文旅产业链。目前,该村已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另外,要扩大文化宣传,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文化味的乡村旅游景点,要突出主题,加强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影响力,补齐乡村旅游的短板,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