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如今走进隆回,不仅有美丽的山水可观可赏,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细细品味。
坐落在湘西南隆回县境东部丘山中那百万亩绿波滚滚的竹海里,有一个地方叫滩头,在这处神秘秀美的山乡古镇出产闻遐迩的土纸、色纸、香粉纸和滩头年画这四绝。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纸为业,并一代代传承着古法做纸的技艺。 他们从浩渺的竹海中选伐背阳的嫩竹,用刀削去竹青,劈成长约六尺、宽约一寸的竹料,捆扎浸泡在石灰水凼中,就这样准备做抄纸。
生活在滩头桃林村的村民李志军,就是这样一位坚守抄纸老行当的手艺人。年逾60岁的他,家中祖辈都以手工造纸为生,1984年出生的儿子如今也继承了抄纸手艺,为传承古法造纸做着努力。
上世纪80年代手工抄纸制作技艺逐渐衰落时,李志军从父亲手中接过祖辈流传下的造纸事业,坚持手工生产抄纸。他的手工造纸柔软细腻,结构紧凑,纹络如织,特别适宜作为当地滩头年画的制作用纸,因此他的抄纸也逐渐成为滩头年画用纸的首选。而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手工抄纸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继承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的造纸术。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用楠竹造纸“斩竹、漂塘、煮楻 、足火、舂臼、荡料、入簾、覆簾、压纸、透火、焙干“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对“煮楻、足火、舂臼”三个流程加以改进,形成的独特的滩头手工抄纸技艺。
为了更好地保护及传承滩头手工抄纸制作技艺,隆回县非遗中心2011年支持李志军建立了手工抄纸标准化作坊,2016年又对该作坊进行扩建,占地面积达1714平方米。目前该作坊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滩头手工抄纸集生产、创新、传承、展示、研学为一体的重要基地,也是滩头手工抄纸有史以来最大的作坊。
来到手工作坊,观摩李志军做纸,发现整个抄纸流程古老、繁褥、原始、奇妙而有趣,需要伐竹、备料、沤制、踩料、煮滑液、配料、抄制、整坨、榨干、溜纸、启纸、焙纸、齐纸十三道工序。
选用节气在小满前后的嫩楠竹,一根根断成六尺左右竹筒,刮去青皮,劈成二指宽一片,打掉节牙后开始沤制,此后的每一步流程都必须严格按照比例和时间进行浸泡及配比,过程十分严谨。在抄制的过程中,熟练的抄纸工人打捞纸槽中的纤维,一起一落就能将一张张薄厚均匀的纸张叠放在平板上,接下来就是整坨、榨干、溜纸、启纸、焙纸、齐纸。将焙干的纸一刀刀齐好(一刀为100张,15刀为一捆,30刀为一担)捆扎时,每刀纸对折成一迭,层层迭好后,外面用笋壳叶包好匝紧便可以送去做滩头年画了。
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到成品所有工序都在滩头当地完成,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较为鲜见。传统的滩头木版年画有四十多个品种,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在滩头木版年画的工艺中,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均为滩头所独有。滩头木版年画印刷时的色彩顺序是:首先印黄色,再套印绿色、兰色、橘红色、玫瑰红色、煤黑,最后开脸绘制眼珠子、眉毛、胡须等20多道工序,色彩艳丽寓意丰富,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2012年隆回县支持滩头年画传承人高腊梅,对高腊梅作坊进行维修;支持年画刻版传承人刘国利;支持恢复滩头年画 “福顺昌”作坊暨年画传习所。在恢复10个滩头木版年画传统版本后,隆回县还指导农民画家开发出年画微缩珍藏版本,4套廉政年画,"马到成功、三羊开泰、金猴献瑞、吉娃送福"等十二生肖年画。这些有力的支持,使得这些频临失传的技艺得以重获新生。
如今走进隆回,不仅有美丽的山水可观可赏,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细细品味。隆回县除了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手工抄纸技艺之外,还有隆回特有的少数民族——瑶族分支花瑶的民俗可以了解,而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隆回文旅的重要资源,使隆回文旅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常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