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伍家湾村:实干稳脱贫 科学建新村(图)

发布时间:2020-08-28 15:00: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诗珈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点睛】如今的伍家湾村山水秀丽、村道整洁干净、新房敞亮大方、产业一片兴旺,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村民脸上的笑容常在。


伍家湾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双井镇西北部,距双井镇政府12公里,距溆浦县城32公里,总面积16.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山地面积19800亩。全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21户、2544人,共有贫困人口140户473人。2019年4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湖南财院)驻伍家湾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天浩来到村里,带领着队员和村民们走上了“脱贫攻坚长征路”。

心系村民,用“情”扶贫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伍家湾村村委会会计向忠告诉记者,工作队到村后,立马开始入户走访。“村民们住得很分散,工作队赶早贪黑地徒步入户走访。有些老党员、留守老人住在山里,要爬一两个钟头的山路才可以到他们家,有时候还要顶着太阳晒,这对于城里人是很不容易的。”

一次,刘天浩和村主任李永德入户走访时发现,村民张永忠带着两个孩子住在深山里,房屋已经十分破旧。李永德告诉记者,第二次去张永忠家走访的时候天下大雨,他们打着伞、挽起裤腿,走过黄泥横流的山路才到张永忠家,看到他家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帮助他搬到新家。起初,张永忠以“习惯了”的理由拒绝搬迁,刘天浩和他讲事实、摆道理,几次三番做工作后他才同意。刘天浩带领工作队和村干部帮他把家具搬下山、运到新家,让他住上了新房。

入村以来,为了保障村民住房安全,工作队组织26户村民进行异地搬迁,并且完成了“迁旧复垦”工作;改造危房13户。湖南财院拨付专项资金6万元,资助其中8户遭受重灾的村民重建房屋。此外,还积极想办法,帮助10户贫困户修缮加固房屋。

今年57岁的贫困户夏贻东说:“我原本都没有房子,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才住上了新房。”村里经常遭受暴雨袭击,每次暴雨来临之前,刘天浩就带着队员们到全村走访,提前向村民们发出警告。下暴雨时,由于担心村民们的安全问题,刘天浩常常穿着雨靴、打着伞去村民家查看。

65岁的村支书张祖良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我们这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工作队来了以后,道路硬化了、变宽了,还架起了桥梁;工作队还帮村里维修山塘,新建农田水利工程;建了一个村级卫生室,完成了村内自来水入户工程;在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来临之际,还为贫困户送上月饼、米、油等生活物资;为每个村民买了医疗保险……”说起这些时,张祖良激动得语速都加快了。

在走访过程中,除了解村民的情况外,工作队还认真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等,湖南财院党委书记肖湘愚在村开讲脱贫攻坚专题党课,校长刘长庚为村民宣讲了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党委副书记晏金平解读了消费扶贫相关政策。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恳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和解读精准扶贫政策。2019年工作队累计走访贫困户600余户次、2020年初以来已走访近300户次。真正达到了将扶贫政策宣传解读到户到人,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扶贫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的目标。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颜成华说:“刘队长非常有干劲,做事到位、踏实,注意细节。”说着不由自主地伸出了大拇指。

因地制宜,用“人”脱贫

工作队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对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工作队采取“工作交流+现场观摩”的模式,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有针对性地聘请相关农技专家来村指导,对致富带头人开展个性化培训。

看到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向正军决定回家创业。他投入50万建设了生猪养殖场和猕猴桃种植基地,估计今年收入可达80万元。向正军说:“工作队思路活,和他们交流后,我觉得自己的思路也开阔了。以前自己就想着用劳力挣钱,没想到自己还可以创业。”向正军致富思源,还计划在村里创办养羊合作社,现在已经成功发动周边村民购买幼羊进行养殖。

工作队大力支持村里阳光玫瑰葡萄基地发展。当地在原生态的山坡地上建设葡萄种植园,引用山泉水灌溉,生态种植,并在葡萄架下适度养殖和种植。所种植出的葡萄甜度适宜,一股清香,味似玫瑰又似奶香。

此外,村里还有猕猴桃基地和红薯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据颜成华介绍,工作队还帮助伍家湾村销售农产品,“工作队起到了桥梁作用,利用电商平台,已经为村里销售了10万多元的农产品。感觉现在我们山里人好像和城里人一样了,都会上网,村里网络信号很好。”此外,湖南财院还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采购伍家湾村农副产品,2019年全年累计采购金额达47余万元。

工作队利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为特色产业基地购买有机复合肥,邀请农技专家来村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深入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服务,并进行实地指导,提高村民的科学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成立了伍家湾村种养扶贫专业合作社,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发展产业、组织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发展村集体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69万元。

培养志气,用“智”脱贫

村干部向长春告诉记者,村里的教育扶贫非常有特色。“工作队向村里的学生发放书和文具,放暑假让大学生来村里给孩子们补课,孩子们进步很快。去年村里考出了6个大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多。”

今年疫情期间,伍家湾村的孩子们都只能待在家里,无法上学。为了尽量减少疫情对孩子们学习的影响,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疫情期间教育帮扶活动,为在读的中学高年级学生赠送教材、文具等,并开展远程学习辅导。在中小学开学前,工作队还争取学院支持,专门调来了2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为伍家湾学子开学复课提供健康安全保障。

重视农村教育发展,是湖南财院的一贯做法。2020年1月20日,湖南财院党委书记肖湘愚,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建民,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王颖梅一行来到伍家湾村,召开教育扶贫座谈会,并举行了伍家湾村奖优助学表彰仪式,向2019年考上大学、升入高中的11名伍家湾学子发放了学习奖金。湖南财院还积极与湖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联系,为伍家湾村在读大学生争取助学资金。实施奖学措施,既是对勤奋学习的一种鼓励和肯定,又可以缓解农村家庭的经济困难,同时还能够激励学子们坚定求学之志、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幸福生活。

此外,湖南财院67名帮扶责任人,对村里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很多帮扶责任人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贫困学生自身实际,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促进其成长成才。一些帮扶责任人的子女还与贫困户的子女互结对子,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湖南财院还累计投资20余万元,用来促进伍家湾小学教学设施现代化,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湖南财院的支持下,工作队连续五年共组织70多名伍家湾村小学生参加“大手牵小手”特色教育活动;在上海、长沙等地开展爱国主义、科技、卫生、文化等多方面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中南大学等高校,以及湖南省科技馆、省地质博物馆、省图书馆等地。为学生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供机会,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为伍家湾村走上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培育新生力量。

为了纠正村民“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工作队还对村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使村民掌握一门以上的就业技能;深入挖掘和大力宣扬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贫困群众,营造脱贫光荣的正面氛围,从思想上拔掉贫困户的“穷根”,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鼓励和引导他们勤劳致富;推动“移风易俗”,以村规民约引导和规范村民行为,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

“工作队刚来的时候,村里的条件很艰苦,工作队只能住在村民家里,自己买菜做饭。副队长王庆辉、队员刘昊来到这里后,水土不服,全身都长疮,整年都是这样,可是他们还是坚持在村里工作。”妇女主任李银叶告诉记者,工作队的同志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长期呆在村里,没时间顾及家人。 “来村里扶贫后,孩子的成绩受到了影响,为了补上功课,刘队长只能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通过手机视频来辅导孩子学习……”说起这些时,李银叶眼眶微红。

这几年,工作队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积极配合溆浦县脱贫摘帽工作,经受了县、市、省、国检的多重考验。在2019年11月初进行的溆浦县第三轮交叉互检中,群众满意度为100%;在2019年年度考核中,工作队被湖南省驻村办评为“优秀”等次。2019年底,伍家湾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8.59%降至0.90%,预计2020年底贫困发生率将清零。村里62岁的副支书向长雄说:“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的小路变宽路,荒山变绿山。工作队和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干事有魄力,任劳任怨,我们遇到困难,都会想到工作队。”

白发苍苍的张祖良说:“我们山里人不会说话,但是心里对工作队是非常非常感激的。”如今的伍家湾村山水秀丽、村道整洁干净、新房敞亮大方、产业一片兴旺,无数的欢声笑语在这片土地上回荡。(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