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设首个校企合作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基地

发布时间:2020-09-14 14:49: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梓婧 夏锋  |  责任编辑:安平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9月14日讯 根据国家省市对乡村振兴战略部署,2020年9月8日,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曲靖互联网+众创基地产学融合项目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在国家级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云南•曲靖互联网+众创基地微巢学院拉开帷幕,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曲靖基地尘埃落定。为了把该基地的示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相继授牌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亚东南亚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互联网+研究中心两个机构,合力推进并夯实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基地示范建设基础。

仪式由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家级曲靖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云南•曲靖互联网+众创基地主办,由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亚东南亚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互联网+研究中心承办。由云南百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曲靖微巢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学研究委员会文化艺术研发中心、云南省民族商会布依民族经济文化研发中心、曲靖市音乐家协会艺术创作中心协办。启动仪式上,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建国指导发言。

在授牌仪式中,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孙刚教授向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学研究委员会文化艺术研发中心主任、曲靖市音乐家协会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刘崇刚颁授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匾牌。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严波向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学研究委员会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云南百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锋颁授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亚东南亚影视文化研究中心匾牌。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综合办主任、院长助理李怀苍主任向曲靖互联网+众创基地主任、总经理刘鸾云颁授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匾牌。

基地授牌仪式结束之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曲靖互联网+众创基地专家学者主题分享会相继召开,昆明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园区的50余位创业企业代表作主题分享,让园区企业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领企业家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基地建设工作中来。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硕导钟晖以“乡村振兴路径——田园综合体”为主题向参与的嘉宾进行了分享。

钟博士从“激发乡村活力、集焦乡村田野、全球经典模式、云南乡村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向企业家代表们分享了田园综合体内涵,提出了多业协同——以龙头企业进入为引擎(带来资金、技术、市场),以农村集体组织为载体(股份合作、财政资金股权化),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房屋出租、土地流转、宅基地出租、出工就业等)模式以推动农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并以全球经典案例为例引出云南乡村实践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全体嘉宾展示了田园综合体在云南乡村的理想实践模式。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综合办主任、院长助理李怀苍作了以“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营销路径为主题的分享,李教授从互联网+”时代营销品牌、品牌营销、品牌分享、市场分析、销售解析五个角度做了细致独到的分享,他提到,如今已经进入到了体验经济的时代,体验经济时代的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难以忘怀的享受体验,对应的是享乐主义消费观的兴起。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亚东南亚影视文化研发中心主任崔颖作了题为“聚合生产与多屏互动:融媒体环境下的视频创作与传播”的分享,他从“融媒体概念、微信公众号维护、抖音号维护、宣传片纪录片拍摄、直播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实用有趣的分享,让企业家们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融媒体运用发展。

博士,硕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境外合作交流办公室秘书田野以“西南民族非遗文创的语境与路径”为题作了分享。他从“西南民族地区的首要特征、西南网红城市的现象背后、“文创第三极”,西南正发力、来自高校的探索与助力”四方面分享,他提出:文创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剥离商业与资本加持下的繁华外衣,让非遗以更日常化的形式得以保护与传承,贴近地域文化的原真面貌,融合区域发展的宏大命题,既是语境,亦是路径。

最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曲靖互联网+众创基地“携手共进 创新创效”赋能企业成长沙龙活动如期举行。

在沙龙结尾,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示范基地负责人、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学研究委员会文化艺术研发中心主任、曲靖市音乐家协会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刘崇刚提到:“今天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方式是为企业赋能发展、乡村振兴研究基地融合市场潜力的一种创新方式,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耐心解答以及各位企业同仁的精彩分享提问,如今的企业发展需要以抱团取暖大融合的方式,携手共进,才能谱出乡村振兴新的精彩篇章!”

(刘梓婧 夏锋)

新闻链接: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KUST)艺术与传媒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团队)是由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系、新闻传播系教师合作发起。本中心立足艺术设计与传播学两大学科门类,以实践、研究、整理、复兴、传播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土艺术为抓手,扎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产业,本着服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需求,服务精准扶贫和农村产业、产品升级的需求,服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复兴与传播需求,通过艺术创新设计与文化传播,打通高校与社会的边界,跨学科、跨专业、多维度思考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农村产业升级;整合科学的学理研究、相关的乡村项目实践、本科与研究生教学,探索一条通过系统性的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介入、激活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与发展的新路径。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艺术研究中心(团队)目前共有教师 20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7 人,博士 5,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 人,讲师 3 人,在读研究生若干名。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乡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乡村产品与品牌研究、乡土文化传播研究等乡村发展建设的实践、教学与研究,在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发表各类期刊论文六十余篇,其中 SCI 论文 5 篇,SSCI 论文 1 篇,CSSCI 论文 13 篇,发表论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 篇,在研国家社科和省级以上课题 5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