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彭光宗:发展家乡农业 带领村民脱贫

发布时间:2020-09-23 09:02: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诗珈 袁思淇 张利成 何灿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点晴】“我是农村人,不能看着家乡的田地荒芜,村民都离开故土颠沛流离,始终无法脱贫。”



彭光宗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新田铺镇小庙头村,早年家庭贫困,父母重病在床,仅靠彭光宗务农的收入负担不了父母的医药费和儿子上学的学杂费,2014年,彭光宗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评为贫困户的彭光宗没有选择在家等待国家的扶贫,而是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最开始由于学历不高,刚出村的彭光宗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力气活,虽然收入一般,但他没有气馁一直不断学习,后来和结交的朋友一起在长沙开起了广告公司,生活开始逐渐好转。现在,他的儿子学有所成即将在清华大学博士毕业,46岁的彭光宗选择辞去工作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他说“我是农村人,不能看着家乡的田地荒芜,村民都离开故土颠沛流离,始终无法脱贫。”



2018年1月11日,彭光宗的邵阳市光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他回到了老家小庙头村承包了两千亩土地准备大干一场。由于村里的多数土地被荒废近二十年,导致响应彭光宗的村民寥寥无几,不理解和不看好的村民居多。彭光宗一个人顶着人员不足、前期投入过多的压力坚持下来,从艰难开荒到种植土豆,在第一年,他带领的第一批参与的村民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之前在观望的村民们也开始陆续加入到种植的队伍中来,随着人员的增加,劳动效率的提升,2019年彭光宗带领大家开始种植更适用于小苗头村黑土的富硒水稻,富硒水稻是水稻中的一种特色品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生长周期达到165天,亩产可达1000公斤,售价最高可达20元/斤。同时也新种植了艾叶一百多亩,百合十多亩,之前的一千多亩土地采取土豆和杂交水稻水旱轮种的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产量与品质。2019年,全村种植收入达到六百余万元,仅工人工资就发放了四十余万元,在他的合作社工作的二十余贫困户每人每月增收超过三千元,远远超过了脱贫标准。2020年3月10日彭光宗牵头的新邵县群欣种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行,村民就近就业,让脱贫致富与产业发展达到“双赢”。



彭光宗在两年时间内带领二十余贫困户成功脱贫,离不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彭光宗的帮扶责任人是新邵县检察院的党员同志,在精准的农业产业扶贫上切实为彭光宗解决问题,帮他联系了一部分产品的销路。新邵县政府也在农业机械、农业技术人才上提供支持,牵头帮助他从怀化引进了产量和价值高的富硒水稻,让彭光宗和村民们从一开始耗时耗力的人力种植逐步走上了科技种植之路,并配有专业种植的技术人员实地教学与指点。政府还对小庙头村建设“农业综合体 美丽乡村”的项目专项拨款。新邵县扶贫办对在彭光宗合作社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就业培训,培训他们的种植技术。今年年初,为克服疫情影响,县扶贫办和新田铺镇政府全力支持合作社招工用工,从周边各村开展劳务对接,推荐十余人到合作社务工,确保了春耕及时完成。



“刚开始我不太看好彭光宗,村里大部分的地都被荒废十多二十年,要想从新开垦实在是难,又不知道参与后跟打工哪个收入高,所以我第一次没加他们。去年过年回来,听到村委会在宣传,第一次加入的人都挣了钱,我也就加入了”小庙头村的贫困户邓金秀高兴地说。“去年我在合作社打工挣了6500元,家里1亩地租金400元,算上今年的工钱,比往年至少多挣1万元。”



新田铺镇党委副书记李志容告诉记者:“彭光宗确实很不容易!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把小孩抚养大,现在孩子在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他独自一人在外打拼,挣了钱后还回到家乡,帮助家乡搞建设,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真的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说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小庙头村的田地不荒芜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还有部分人生活条件需要改善。我的初心不改,我要让村里祖辈的农民真正的脱贫致富。下一步,我打算将水稻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把合作社往农业观光,农旅结合的方向发展。今后我们村还会一如既往的响应国家号召,成为推动新邵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彭光宗如是说。

(曾诗珈 袁思淇 张利成 何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