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将继续使洪荒之力冲刺问题清零,展战士之勇决胜脱贫攻坚,用真心换真情、使实劲得民心,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麦子园村工作队长刘建军如是说。
麦子园村位于湖南永州冷水滩区牛角坝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房屋破旧、良田抛荒、产业滞后,还是缺水干旱、空心化严重、民风彪悍的省级贫困村,更是出了名的失控村、告状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017年刚从陆军边防部队转业回来的刘建军,于2018年3月1日接受任命成为了麦子园村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由于麦子园村的情况特殊且复杂,刘建军进村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亲自走访调查,了解麦子园村最真实情况,关心村民们的思想状态。初次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比刘建军预料的更多,但这并没有让刘建军退缩,而是激起了刘建军的军人的血性和担当,越是艰难越向前。
搞调查,定方向,统一思想
刘建军在走访中知道村里一直有腌制泡菜的传统,便决定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项目放在腌制泡菜上。刘建军首先召集了村干部、村里的党员同志们沟通商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确定腌制泡菜产业的可行性。为了将项目尽快落地,刘建军兵分两路实施计划,一路以村里的党员同志们为主,刘建军组织党员同志们学习党课,确保党员同志们思想上的先进性,让党员同志们也在村里起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全村的力量响应组织号召,发展农村产业,走脱贫致富之路。另一路,以村干部、村民代表、泡菜骨干为主,在刘建军的带领下学习取经、拜师学艺。2018年4月1日,他们前往江永向“千家峒”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建立起信息共享、咨询交流平台。后又四处走访取经学艺,了解泡菜的市场需求情况。
践行出真知,麦子园泡菜产业发展蓝图逐渐在刘建军心中清晰起来,既不能走“小作坊”式加工的老路,因为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品牌效应;也不能走“千家峒”式工业化生产的新路,因为投入多、风险大、销售难。最后刘建军集百家之长决定麦子园村要走“两老四化”的特色之路(老传统、老工艺腌制加工,实施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
筹资金,挖人才,科学规划
2018年5月初,刘建军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后起草了《麦子园村泡菜产业可行报告》,得到了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意拨款100万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时任市长赵应云同志批示,搞产业发展不能贪多求全、不能盲目扩张,要以小见大。要把麦子园泡菜产业打造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优质产业。2018年5月10日《麦子园村泡菜产业实施方案》经市法制办审定正式实施。其核心要义是:以民为本,让利于民,助贫困户脱贫,政府出资10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占股比例为40%(主要用于贫困户);个人出资100万元,占股比例为60%;以品牌为牵引,秉持“品质赢市场、诚信赢天下”理念生产经营,实现“双百”目标(产量一百吨、产值一百万)。方案一公开刘建军立即在村里召开会议,刘建军和村干部、党员同志们为村民们解疑答惑,特别在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上重点解释,让方案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支持,一个月内吸纳了25户村民,入股资金100万元,顺利签订了《麦子园湘香原生态种养合作社章程》,合作社也完成了工商注册。
产业要发展,人才也是关键。刘建军找到村里一位80后的能人何芝稳,他是一个经营餐饮公司多年、有创业激情、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村民们也认可由他来引导大家。刘建军也考虑到风险问题,他先带领大家租用民房,购买了一些简易的生产设备进行小规模、试验性加工,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腌制泡菜产业开始大规模发展。村级泡菜产业也引导整村贫困户开展了蔬菜规模化种植,为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技术,种植辣椒、豆角300余亩。在政府的后备支持下麦子园村广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邀请专家教授、参加企业公司的技术培训。同时,麦子园村的泡菜产业在专业人士的生产管理指导下,研究开发出不同季节、具有当地特色、便于工厂生产、管理、贮藏的10多个腌菜、泡菜品种系列,并进行了定标、定技、定型。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各项规程、制度,让合伙人责权利更加明晰。
抓宣传,跑市场,供销两旺
刘建军为了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还聘请了策划团队对泡菜系列产品内外包装进行设计、规划,强调了麦子园村的泡菜是严格按照食品加工企业标准要求建立食品检测化验室,实施无菌化生产加工。同时,在销售推广上立足扶贫产业,通过市区两级媒体上进行宣传,也搭建了电商平台,实施线上线下销售。2018年近10万斤泡菜销往长沙、冷水滩酒店和机关食堂,贫困户人均增收360多元,泡菜厂年生产产值突破60万元,年生产收益达30万元,带动30余户贫困户100余人务工就业,村年人均增收1160元左右。后又以“麦子园”品牌注册为牵引,发展了村天路柑桔种植、稳祥蛋鸡养殖、众发药材种植等8个合作社的产业,也发展了200亩小龙虾产业规模化养殖,引进和推广了有机稻种植项目,以土地入股、务工就业带动32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有机、生态种养业增产;借鉴泡菜产业成功经验,还出台公布了《麦子园村百果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前百亩百果园产业项目已完成实施。
麦子园村共有279户1033人,2014年建档立卡79户315人,在发展泡菜产业后,2018年底脱贫29户108人,累计已脱贫72户288人,未脱贫3户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8%。“别的村都羡慕我们这么快、高质量的脱贫。同时,我们村的党性意识,党员的凝聚力也得到了非常大程度的提高,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摘帽。”村秘书何应能对记者说道,“你看这条大水泥马路之前还是泥巴路,自从政府派扶贫队下来,我们从交通、用水、用电等等上都全部得到改善,不仅让我们脱贫致富,还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真的感谢扶贫队,感谢政府。”
“我以前做餐饮的,实话说以前对这腌制泡菜产业兴趣不大,是因为村里大爷70多岁去市里卖泡菜,没有经营许可被城管驱赶,这件事让我感觉很心酸,同时扶贫队长不厌其烦地与我交流,我便下定决心回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建设家乡,确保村里人生产的农副产品有正规渠道销售。”麦子园村泡菜参与负责人何芝稳还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在政府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合作社、村支两委、农户、股东共同合作经营,大部分人不仅脱贫了,还奔向小康之路,看到麦子园村能发展得这么好,我欣慰又自豪,非常感谢扶贫队帮助了我们村,也非常感谢扶贫队长刘建军同志的正确领导,我们村是赶上好时代了。”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区领导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市区部门的关心支持,得益于镇村工作队的齐心协力。目前还是有3户未完全脱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将继续使洪荒之力冲刺问题清零,展战士之勇决胜脱贫攻坚,用真心换真情、使实劲得民心,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麦子园村工作队长刘建军如是说。(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