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龙溪村:摘下贫困帽 乡村振兴曙光在前

发布时间:2020-09-27 16:29: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诗珈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点睛】“拆除危房是最难的,他作为一个外乡人,为了我们这个村的变化,去拆人家的旧房,我们也被他感动了。”龙溪村村支书李民会在谈及龙溪驻村扶贫队长陈健昶时如是说。



龙溪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是一座背山面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早在2018年底龙溪村就已完成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底实现了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衔接成为了2020年龙溪村的重要目标任务。2019年4月,为巩固龙溪村的脱贫攻坚成果,陈健昶受永州市委办指派来到龙溪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健昶坦言,去龙溪村做扶贫工作自己的顾虑很多,但最终还是克服个人困难,接受了作为龙溪村驻村扶贫队长的全新挑战。




重点帮扶 明确导向

龙溪村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开展了脱贫质量“回头看”和“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活动等工作。扶贫工作组对53户贫困户逐户进行了全面排查,并重点排查了非建档立卡特困供养户、重病户、重残户,入户核查了各项帮扶措施和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全部清零。

今年26岁的胡凯是龙溪村扶贫工作队里的年轻血液。胡凯告诉记者,在走访困难户前队长陈健昶给他们介绍了许多经验,包括一些处理群众纠纷的技巧,每次走访完他们都会将贫困户的情况梳理出来,展现真实的扶贫情况。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龙溪村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目前,龙溪村的主要产业有5项,分别是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左右的光伏发电站;依托李家大院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式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以上收入的民宿产业;以龙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流转龙溪和周边村的土地近500亩种植贡莲和白茶,发展兼具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莲藕基地300亩和白茶基地100亩,每年可为村里农户增加劳务收入15万元;采取以“基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模式的蘑菇种植产业。陈健昶在采访中也表示,要用产业扶贫解决就近就业问题,让百姓就近务工。

曾因学致贫的戴峥告诉记者:“(陈健昶)陈队长帮我申请了扶贫贷款,让我参加养殖技术培训,还帮我推销产品,现在我靠发展香猪、羊、鸡等养殖业已经脱贫了,年收入达到10万。”



美化环境 推进文旅

龙溪村的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衔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龙溪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旅游。

首先是全面推进拆除危房空心房攻坚战,危房拆除也是陈健昶到龙溪村后遇到的一个大难题。“拆除危房是最难的,他作为一个外乡人,为了我们这个村的变化,去拆人家的旧房,我们也被他感动了”,龙溪村村支书李民会在谈及龙溪驻村扶贫队长陈健昶时如是说。

然后是强力推进“厕所革命”,龙溪村已建成公厕4个,完成三格式化粪池改厕162户,全面完成改厕任务。

接着是建设高标准的小游园、小花园、小果园9个,种植桂花树、樟树、法国梧桐树等高级树种1500株。四是引进火田环保公司污水处理系统,建设2个污水集中处理点,建设小微湿地1处。



最后是以“冲刺问题清零”为契机,对龙溪李家大院、品字书屋、楠木坳等存在卫生死角的地方进行“地毯式”的彻底清理和整修。通过“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进一步改善龙溪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扶志扶智促精准脱贫,切实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也是龙溪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重要经验成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龙溪村的扶贫工作在陈健昶的带领下注重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针对性的就业扶贫。因病致贫的李宗琼一直希望能尽早脱贫,他告诉记者,陈健昶根据他们家的状况,帮他妻子找了一个保洁的工作,而自己由于无法下地做重活,就开起了一个小食品店。李宗琼说,虽然自己还不算是富裕,但家里的生活比之前还是上了一个大台阶。



自2018年摘下贫困帽以来,龙溪村一直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发展,扶贫工作效果显著。陈健昶带领龙溪村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龙溪人居环境与乡村生态,让龙溪村的脱贫振兴之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