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展出酒务头考古成果 揭商代神秘家族踪迹

发布时间:2020-10-26 10:17:45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倪伟 浦峰   |  责任编辑:尚槿
大字体
小字体

一处山西晚商时期贵族大墓的出土文物,将在国家博物馆集中展出。“河东之光——山西酒务头考古成果展”10月25日下午起对公众开放,展期两个月。

这是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展出,遴选170余件组文物,与国家博物馆藏的部分西吴壁遗址文物等一起,通过边陲礼乐、尚酒时风、兵戎重地、装饰驾乘四个主体单元,展示商代贵族生活与社会风俗。

酒务头大墓:神秘“匿”氏家族浮出地表

黄河中游在山西西南境自北而东奔流转折,划出了古称“河东”的文明摇篮,酒务头商代晚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就位于这一区域。该墓地2017年8月开始考古发掘,次年即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墓地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填补了晋南晚商遗存的空白。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多达数百件,其中5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在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器物组合、纹饰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与商文化演进过程的同一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为“匿”族青铜器找到了归属。出土青铜器上刻着“匿”字族徽铭文,表明应为“匿”族墓地。“匿”氏家族曾出现在一些文献记载中,国内外博物馆也展示过刻有“匿”字样的青铜器,但无法解读其由来。

酒务头遗址位于商王朝统治区域西部边陲,拥有丰富的盐、铜资源,墓地附近就有运城盐池和中条山铜矿带。中原腹地几乎只有运城盐池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盐,地位极为重要;铜矿则是青铜时代的战略资源,与炼铜有关的夏商时期遗存,在夏县东下冯和垣曲商城、绛县西吴壁等屡有发现。

考古学家因此推测,处于历史旋涡中的匿氏家族,可能是商王派驻在此地的高等级人群,保护并运输资源供给商王朝。

酒务头遗址的考古具有特殊意义,这是一次由盗墓引发的抢救性发掘。2014年至2015年,酒务头遗址多次被盗,涉及五座大墓中的四座,文物流向全国各地。公安部门追回数十件文物,盗墓者也被抓捕和判刑。之后进行的考古发掘,全面揭示了这处重要遗址的面貌。

乐器和酒器重现商代礼乐文明

展览中展出了酒务头墓地种类丰富、造型各异的青铜鼎,凸显了礼器功能。

其中,“子匿圆鼎”表面饰兽面纹、雷纹,足根部饰兽面、凸弦纹,内壁铸有“子匿”铭文。这种深腹、圜底、三足鼎的形制和纹饰,是商晚期青铜鼎的典型样式,形制颇大,配得上酒务头的单墓道大墓的等级。另外,还有簋、盘、甗、罐等青铜或陶制用品,形成丰富的礼器世界。

乐器和酒器是商代礼器的重要类型,酒务头遗址出土的这两类文物,再次证明了该墓地的等级之高。

酒务头墓地出土的乐器,如鼓、铃、铙等,较前代更加丰富,已经有较多的乐器应用,而且成套系,具备了一定的演奏功能。这时打击和吹奏乐器在祭祀和战争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酒务头墓地出土了一批与酒文化有关的发现。在重酒之风盛行的商代,青铜觚、爵始终是青铜礼器组合中最核心的器物之一。此次展出的一组青铜爵,出土于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与觚配套,代表了墓主高等级的身份和地位。

展出的翌兽形觥是一种酒器,觚和爵的组合是青铜礼器最核心器物之一。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兵器林立还原战略地带军事氛围

商灭夏之后,为了巩固政权,在晋南构筑了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垣曲商城、东下冯商城等,作为拱卫王畿的防线。酒务头墓地出土了众多的武器,包括青铜钺、斧、戈、镞等,一个墓内达数十件,象征了武力的强势。

象征王权军权和特殊地位的青铜钺、卷首长刀等大型武器,以及戈、矛、镞等进攻型武器,如此数量的武器作为随葬品出现在君王墓,显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军事气氛的浓重。

酒务头大墓外还有车马坑,保存有车轭、车衡、车轮等构件,镳、衔、铜泡、鼻形饰等马具,以青铜兽面形饰件最为典型。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的弓形器,推测是一种驾车的用具,车战时可临时把缰绳挂在弯钩处驾驭车辆,腾出手来使用武器进行攻战。

另外,该墓地还出土了璧、圭、璜、柄形器等玉器,玉鱼、玉蚕等动物形玉器造型生动,数量稀少的海贝也出现在装饰品之列。

此次展览从不同侧面呈现出以鼎为代表的礼器组合,独具特色的酒器组合,以及征战、出行、工艺、音乐等不同文化形态,较为完整地展示了酒务头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展览还向观众展示了酒务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科学过程。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山西省闻喜县人民政府协办。

(倪伟 浦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