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颜真卿真迹 碑文后写的是大唐"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0-11-17 10:25:23  |  来源:钱江晚报  |  作者:宋浩 马黎  |  责任编辑:尚槿
大字体
小字体

11月13日上午10点,一方颜真卿(709-784)所书的墓志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这方墓志公之于世——

2020年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阳城考古队发掘唐代元氏家族墓葬时,出土了颜真卿手书的墓志,本次发现是国内目前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

是什么人让唐代大书法家亲自书写墓志?墓志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此次出土墓志的书法造诣,与颜真卿别的书法作品有什么不同?

颜真卿早年书法真迹首次考古发现

碑文后面

看见大唐高级朋友圈

武则天曾孙撰文,颜真卿手书

说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不低

颜真卿书写的这方墓志,上面刻着《大唐故朝议郎行绛州龙门县令上护军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铭》,主人公罗婉顺是一位女性。

考古队员在发掘过程中清理了大量隋唐时期墓葬,其中,可确证为元氏家族的墓葬共三座,出土墓志四合。这些墓葬均遭早期严重盗扰,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整体平面似刀形。

其中,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为五天井,第5过洞两侧有龛,墓葬总长35.8米,深9.5米。墓室内一侧有砖砌棺床,葬具及墓主骨骼无存。随葬品除墓志两合外,出土铜钱、陶灯、塔式罐、陶人俑、陶动物俑等113件(组)。其中一方墓志,便是颜真卿的手书。

“墓志刚出土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是‘颜真卿书’四个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学者在发布会中说。

在这里,先说一下这篇墓志铭的作者李琎。如果你读过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并知道“八仙”是谁,就会知道李琎。

诗中八位饮酒大师,第二位是汝阳王李琎,“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排第六位。李琎(?—750年),字嗣恭,唐朝皇族大臣,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曾孙,唐睿宗李旦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大哥李宪的儿子。

根据元氏夫妇两人的两篇墓志铭,墓主人元大谦,字仲和,北魏常山王七代孙。历任姚州都督府录事参军、陇州司仓参军、龙门县令等,卒于开元六年(718)。罗婉顺卒于天宝五年(746),次年与丈夫合葬。

元大谦的一位侄女嫁给了李宪,所以李琎在落款自称是元氏夫妇的“侄孙“。

“再往下看就是‘长安县尉颜真卿书’,他们应该都是一个朋友圈的人。”许卫红说,“从皇族撰文、颜真卿书丹(墓志铭写好后,用朱砂工整誊写,以备刻碑),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的地位不低,男女比较平等的。”

这方墓志,书法偏瘦且秀逸

有颜真卿一位书法老师的影子

提到颜真卿,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中,稍懂书法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颜真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学者颜师古五世从孙。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军对抗叛军,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面对叛军,威武不屈,凛然就义。诗文集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书法精妙,初学褚遂良,后师从“草圣”张旭。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颜筋柳骨”。他的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颜体”楷书直到今天,很多家长送孩子学书法,上手的就是颜体。

颜真卿的传世书法作品中,《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祭侄文稿》是重要作品。《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仅次于《兰亭集序》。

颜真卿的书法在50岁以前是第一阶段,确立了坚实、雄媚的风格。50岁后至65岁,是第二阶段,“颜体”已形神兼具,渐臻成熟,《郭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就是这个阶段的作品。65岁以后是第三阶段。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碑有一碑之异彩。《元结碑》《颜杲卿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创作于这一阶段。

墓志上颜真卿的字,不是我们熟悉的丰腴雄浑风格,而是偏瘦,也更加秀逸。天宝五年,颜真卿38岁,与《颜真卿年表》对比,当时正是“长安县尉”任上。当时,他刚刚崭露头角,这篇墓志是他早期书法作品。

“这块墓志我觉得非常有价值,通过它可以很明显看出,颜真卿早年学习初唐书法大家褚遂良的痕迹和影子,这个对于我们研究颜真卿,证明颜真卿曾经通过褚遂良学习王(羲之)字,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 中国美院书法教授张爱国告诉记者。

读一点

墓志、墓志铭、书丹分别是啥

墓志和墓志铭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绝不能混同称呼。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说,墓志又称圹志,而墓志铭,文末必有韵文,体例较完善,内容也较圹志详实,有更高的文体要求。一般来说,采用墓志铭的社会阶层通常比圹志更高。

墓志铭叙事详细、体例完善,前有“序”,文前详列撰、书、篆额人,后有“铭”。而圹志简略,仅罗列名讳、世系、履历、丧葬年月、埋葬地点而已,序铭均缺;而且墓志铭多属名人执笔,而圹志多由墓主子侄或其直系亲属代笔。

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说墓志铭写好后,有一种方法是请书法好的人直接抄写在石头上,因早期用朱笔抄写,所以称“书丹”。最后再刻到石头上,埋入墓中。所以墓志铭的制作和使用,大概包括撰文、书丹、刻石、埋入四个流程。

“墓志铭有重要的文学和史料价值。”胡可先教授说,“墓志铭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每一篇墓志铭都是一篇传记,价值很高。”比如其中会记录整个家族的传承;一些女性的墓志,是性别文学、古代婚姻研究的重要材料。“还有的墓志铭会收录诗歌,对于诗歌研究太重要了。”

宋浩 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