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7日讯 11月17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薪火相传”宣讲活动在银川举办。
本届“薪火相传”活动主题为“匠心扶贫 与爱同行——寻找匠心传承 助力扶贫杰出贡献者”,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文化遗产领域内,通过传统手工艺振兴乡村经济,或具匠人之心扎根某一领域而造福一方的杰出个人和团队。
本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征集阶段、资料审核阶段和线下宣讲阶段,最终选定8位杰出个人及7个杰出团队。宁夏葫芦烙画传承人陶瑞珍和固原砖雕(魏氏砖雕)传承人团队分别被评为第十二届“薪火相传”杰出个人和杰出团队。同时,在此次宣讲活动中,获奖个人及团队宣讲了各自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杰出事迹。
陶瑞珍是宁夏葫芦烙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精于书法、剪纸、绘画,尤其擅长葫芦烙画,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非遗联展“葫芦刻画”金奖。一枝独秀不是春,陶瑞珍带动村里30多户村民,跟着她种葫芦、刻葫芦、卖葫芦,年产值达80多万元。同时,有1300多位残疾人和1500多位移民社区居民,受益于陶瑞珍的公益培训和产业支持,“陶葫芦”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一把钥匙。
固原砖雕(魏氏砖雕)传承人团队素以工艺精湛闻名西北,其中魏氏砖雕吸纳众家之长,最具代表性,关陇地区八百多座庙宇寺院都有魏氏砖雕的作品,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卜文俊承上启下,创新原材料、创作新模板,还改变了魏氏砖雕“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旧思想,打开大门,让家族手艺成为乡邻共享的文化资源。卜文俊父子与时俱进开发了300多种新产品,生产方式也从纯手工制作向批量化生产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非遗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之路。砖雕产业化,让乡亲们也能就近就业“挣文化钱”,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据悉,“薪火相传”活动自2008年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先后推介出200多名杰出的个人和团队,使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业界和社会得到彰显和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基金会推动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品牌公益活动和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伍策 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