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双十一,5.5万个labubu盲盒,9秒被抢光,销售额破8000万元;2020年双十一,成大玩具类目首家“亿元俱乐部”,其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达1.42亿元……这就是2020年6月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泡泡玛特。11月22日晚,冲击“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有业内人士认为,盲盒玩具最大生产商泡泡玛特冲刺资本市场,或能引起资本对A股市场相关公司的关注。
募资规模预计2至3亿美元
港交所文件显示,因盲盒而为人所知、国内潮玩市场头部玩家泡泡玛特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泡泡玛特曾于2017年1月登陆新三板,但在2019年终止挂牌。2020年6月1日,泡泡玛特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据悉,此次赴港IPO的募资规模预计2至3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泡泡玛特收入逾8亿元,毛利润约5.3亿元,经营利润超2亿元,期内利润为1.4亿元。令人惊讶的还有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长速度。数据显示,其2017年总收益还不到1.6亿元, 2018年已超过了5.1亿元,2019年更是达到16.8亿元,毛利率也从2017年不足50%增至2019年的60%以上。
记者了解到,泡泡玛特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零售店、线上渠道、机器人商店、批发、展会等5种。目前,线上渠道的收益占比逐年提高,而IP作为公司的业务核心,目前运营数量已经在90个以上。其中,为市场所熟知的Molly这个IP为例,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基于Molly形象的自主开发产品产生的收益分别达0.41亿元、2.14亿元和4.56亿元。
玩家舍得花钱玩盲盒
“小的五六十元,大的也有几千上万元的。”90后女孩小程房间墙上透明“展柜”中全部是这几年购买盲盒抽到的款式不一的玩偶 。“盲盒最有趣的就是你不知道你会抽到什么,只有付款拆了盒子才知道‘庐山真面目’。”小程告诉记者,在盲盒上投入不少,如果抽到已有的款式,自己会选择卖掉。容易抽到的款式卖几十元,难抽到的或者是隐藏款就会卖得比较贵。“有时候也能赚点钱。”小程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关注到,因为盲盒玩法的流行,市面涉及盲盒业务的并不止泡泡玛特一家企业。目前,市面上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相关产品,或者是一些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
年轻一代成消费主力军
目前A股市场中不少上市公司也涉及或者是有意向涉及盲盒相关业务。比如汉邦高科与金运激光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实现数字水印技术在IP衍生品版权保护运营上的应用,项目主要应用方向则为“盲盒鉴定”;金运激光参股的玩偶一号公司衍生品包括盲盒产品形式出售;创源文化子公司旗下天猫店铺的专营店也有销售“猜猜盒产品”等;奥飞娱乐曾表示盲盒等将是公司今年在K12以上玩具的新尝试。
根据目前市场上的数据,去年盲盒销售规模差不多占据国内潮玩市场规模半壁江山,销售规模约百亿元。有券商分析认为,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潮流玩具的消费主力军,预计未来5年潮流玩具市场仍将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至2024年市场规模或超过700亿元,投资者可以关注涉及相关业务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