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全域旅游描绘脱贫攻坚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0-11-27 17:45: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永杰  |  责任编辑:宋卿
大字体
小字体

中国网11月27日讯 荔波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紧盯“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综合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构建“545”体系,创新“326”工作举措,让县域经济伴旅游起飞、城乡面貌因旅游改善,贫困群众借旅游脱贫,成功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县市的发展新路。

全域旅游带动全县旅游经济大发展,实现全年接待游客由2014年的636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196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从2014年的5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85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52%,直接拉动5.68万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带动963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全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同类县市第一位,荔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中国十大民生示范工程”。



近年来,荔波县以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带动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大改善。

旅游铺就城乡“幸福路”。坚持把交通作为旅游发展硬支撑,围绕“建设外快内优旅游交通”目标,实施全域旅游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积极配合贵南高铁、三荔高速、荔榕高速公路建设,以旅游公路理念提质县内主要交通干道,打通各景区景点的联络线、断头线,形成全县内部交通的大环线、小环线、网络线互联互通,带动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和农村旅游客运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1288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村村客运交通全覆盖,各村实现20分钟到达乡镇集镇、乡镇实现1小时之内通达县城的便捷交通网络,荔波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旅游改善农村“水电讯”。坚持以夯实旅游公共基础条件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电力、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8个,实现94个村16.46万人饮水安全有保障;新建及改造电网线路575公里、配变386台,新增容量3.8万千伏安,实现电网工程全覆盖;新建通讯基站1067个,实现94个行政村光纤宽带、广电光纤和4G信号全覆盖。

旅游打造农村“美环境”。坚持把“村洁庭靓院美”作为乡村旅游的基础工程,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五改一治理”(改圈、改厕、改厨、改习、改制,环境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乡村休闲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实现乡村环境景区化。目前,全县实施庭院硬化、污水处理、照明设施等“五化八工程”项目1461个,改厕16273户、改厨19884户、改圈3255户,建成旅游公厕34座,获评A级8座,新增乡村停车位近1万余个,成功打造佳荣镇大土村、朝阳镇八烂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全面提升。



荔波县依托处处是景的生态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把乡村环境改善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原始古朴的民族村落向吸引游客的景点转变,让贫困群众搭上旅游发展快车。

农旅融合发展,农村变休闲娱乐的田园。坚持以旅促农、农旅互助,大力建设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观光体验园。全县建成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州级20个、县级60个,成功打造朝阳枇杷采摘园、拉岜蜜柚农耕体验园等农旅结合示范基地,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31个,从业人员达3500人,带动农户近10000户,初步形成春游粉红桃园、夏品黄金枇杷、秋尝橙黄蜜柚、冬赏雪白梅花的四季休闲农业农旅产品,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民族村落改造,农村变宜居宜游的家园。紧紧抓住“乡愁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这条主线不放松,用活古村落、民族村寨等资源,实施“七星抱玉”“星宿计划”,出台支持民宿业发展优惠政策,通过特色村史馆、民间博物馆等载体,推进散落分布在全县各地的300多个古朴的适合开发旅游的民族村寨建设,让每个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形成民宿旅游示范村寨众星捧月、嫦娥散花的局面。目前成功打造寨票、水浦、洪江等9个精品民宿和艺术家村落以及大土、懂蒙、联山等13个乡村旅游景点,发展宾馆酒店250余家、乡村客栈农家乐360多家,乡村旅游带动9417人就业增收,2016年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文化旅游融合,农村变文化旅游的乐园。深入开展“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声音”宣传攻势,大力推介荔波文化旅游资源,成功举(承)办梅花节、中国•荔波月亮山徒步露营节、国际街舞挑战赛、国际儿童动漫节、荔波喀斯特马拉松等大型节会赛事活动,结合“布、水、苗、瑶”传统民族节日,打造具有民族文化魅力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群众心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举办水族卯节、“六月六”布依歌节、瑶王宴节、打猎舞节、跳苗节、斗牛节等各类庆祝150余场次,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增收120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369户 1216人。

荔波县依托年均千万人次级的旅游消费群体,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积极探索“旅游+就业”模式,为贫困群众铺实持续脱贫新路。

景区集群吸纳辐射带动就业。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建成1个5A级、1个4A景区和遍布全县的8个3A级景区集群,建立景区用工需求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台账,在景区用人岗位上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鼓励荔波旅游饭店业协会、餐饮协会、旅行社等100余家涉旅企业聘用贫困劳动力,吸纳、辐射、带动景区周边贫困群众从事保安、保洁、导游、餐饮、文化展演、商品销售和观光车驾驶等服务工作,解决17129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其中景区岗位直接带动800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间接带动20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景区集群吸纳辐射带动就业。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建成1个5A级、1个4A景区和遍布全县的8个3A级景区集群,建立景区用工需求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台账,在景区用人岗位上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鼓励荔波旅游饭店业协会、餐饮协会、旅行社等100余家涉旅企业聘用贫困劳动力,吸纳、辐射、带动景区周边贫困群众从事保安、保洁、导游、餐饮、文化展演、商品销售和观光车驾驶等服务工作,解决17129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其中景区岗位直接带动800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间接带动20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易地扶贫安置地景点化创造就业。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按照“六个坚持”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景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在安置点规划建设商场、建材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发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梦柳风情小镇移民群众通过房屋出租、餐馆打工等方式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1360元提高到7000元以上,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旅游商品开发推动就业。结合旅游资源优势,持续开发农转旅系列旅游商品,开发地方特色美食和民族手工艺等旅游商品带动工程,成功打造银饰、黄金百香果、蜜柚、青梅酒、血桃等康养价值高的荔波特色旅游商品,全县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达20余家,形成含铁皮石斛、药材、甲良辣椒、瑶麓花生等农特产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传统民俗手工艺品系列、景区风光纪念品系列、历史文化纪念品系列、医药养生保健等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旅游商品6个系列612种,在景区、集散中心、飞机场、县城、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具有统一标识、统一装修的旅游商品销售示范店,通过旅游商品开发推动脱贫增收。(王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