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连绵的雪峰山显出柔美的曲线,以最温暖的方式怀抱村庄,身边的青山溪温柔得像水盼兰情的女子,田垄间盛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温馨的农舍里飘出来的是优质稻米的清香……这,岂不就是那抹迷人醉人的乡愁?
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作为队列中最基层的一个单元——湖南省洞口县岩山镇同样交出了合格答卷:岩山镇曾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5户4097人,经过近5年的扶贫攻坚,经第三方评估,合格完成4个省级贫困村及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岩山镇不仅合格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各项指标任务,而且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善用政策、巧借东风,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构筑了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均衡布局、农业稳步跟进的和谐篇章,为接续而来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来势正好 一业带动百业兴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11月28日,星期六,在该镇石仁景区里,来自邵阳的周先生一家8口在畅游石仁初冬美景后,周先生吟哦了这首古诗来表达此游感慨。
横亘潇湘八百里的雪峰山,在大湘西抖落了无数烟云美景,让世人趋之若鹜、叹为观止。在其腹地——洞口县岩山镇石仁村也雪藏了一方美景与传说同样能打动人心的旅游打卡目的地:高耸入云的两座山峰之间,无数山溪汇聚而成一脉涧水顺势奔腾而下,幽远而奇险的两山峡谷间密林、清泉、瀑布、深潭俯拾皆是。尤为奇绝的是将近山脚时,一方巨石横空而立,意欲挡住一谷美色自赏,无奈难抗大自然洪荒之力,被山洪一破两开并经经世风雨洗礼,终遗一半入云之石柱擎天而矗。后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将该石柱尊称为“石人菩萨”,并口口相传为鄱阳湖大战之后败走西南的陈友谅溃逃至此而终极化身云云……
“有美景、有故事、有潜力、有优势!同时,我也有义务和信心来开发家乡这方尚待字闺中的美景”站在即将竣工的“石仁印象”成片木屋楼栋间,洞口县祥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立先与记者交流。
傅立先是土生土长的岩山人,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傅氏木雕”传承人。
“目前,公司已投资2100多万元拉通了石仁至清桥长达4.2公里的环游公路,大部分已经硬化。石仁村这边有石人冲景点,清桥村那边有座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仙人桥。我们打算在清桥那边投资1200万元打造实景演出,投资3600万元建康养中心……整个项目准备投资1.2个亿,已经注入资金6000多万元,木雕展览馆和农耕文化博物馆已基本完工。”傅立先对景区的规划及未来的发展成竹在胸。“乡村旅游嘛,主要在于把握乡土气息和特色。我本身是搞艺术创作的,肯定会把握好度和概念,不会将原生态的山水雕琢得金碧辉煌,那会贻笑大方的。”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同时,文化品牌的塑造同样是该镇心心念念的不懈追求。2018年4月4日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获得总冠军的雷海为,就是岩山人。“外卖小哥”的出色表演及励志故事,催化了该镇举办全国性的“雷海为杯诗词大赛”,不仅提高了岩山的知晓度,同样更进一步烫熨了该镇本就厚重的“木雕小镇”文化招牌。
“虽然小雪之后我们这里的天气逐渐转凉了,石仁景区尚未完全成熟,但每天来这里游玩的客人仍有两三百人次。傅代表目前已有效流转土地120公顷,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凡入股者约定可接续分红40年。前期开发过程中,当地劳动力参与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已受益了300多万元,这是带给当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打实的红利。目前,景区周边已有15家农户看到乡村旅游来势正好,正在申报兴建农家乐和民宿。”岩山镇党委书记林力博告诉记者,“岩山镇离洞口县城9公里,离G60高速洞口出口10公里,离衡邵怀洞口高铁站才6公里,离武冈机场也不过30来公里。只要充分发掘好自身资源优势,打好旅游牌,建成洞口乡村旅游最佳打卡目的地,其与罗溪国家森林公园、蔡锷将军故里山门古镇以及南山国家公园等大众旅游目的地接轨并轨,未来可期。”
悉心培育特色产业 着力引进重点项目
林少进是岩山镇岩山村村民,2017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众鑫巴马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致力于低成本、高效益养殖技术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的学习、应用、实践和示范,他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引进巴马香猪,在改良当地品种的同时,与养殖户建立良好长期合作关系,让养殖户、贫困户真正受益。
“付楚湘去年从我这里领养了一头母猪仔,今年生了11个猪仔,光这一项,他至少赚了8000元。”林少进边与记者交流边拿出厚厚一沓帮扶协议书,“2019年,合作社与17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签了帮扶协议,猪苗由我们提供,成品猪由我们按市场价负责回收。后来算一下,每头猪至少让贫困户获利1800-2000元。合作社今年与360多家农户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已送出猪苗400多头。只要他们愿意养,我这里技术、销路是不成问题的。”
近几年是岩山镇产业发展的腾飞阶段。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该镇10个贫困村都建有自己的特色扶贫产业,按照“村社”合一的模式,成立承载产业发展的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达到了贫困人口人均栽种油茶、蜜桔1亩以上的“三棵树”扶贫产业初具规模;东田村肉鸽养殖产业帮扶村内贫困人口536人,成效明显;金龙村贫困户曾重海返乡创业养殖黑山羊成为致富带头人……域内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产业利润联结机制紧密、健全,参与合作社的入股村民都已按照协议要求获得了产业分红。
特色扶贫产业的欣欣向荣,让村民生活取得了实质性变化。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进,更让这片热土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11月27日,尽管已入寒冬,冷雨淅淅,风吹面寒,但在该镇岩山村和南景村域内的“茶山种猪养殖场”项目工地上,只闻挖机马达轰鸣,数十台泥土车奔来驶往,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据了解,该项目是岩山镇2020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规模1.2亿元,用地规模420亩,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以养殖能繁母猪为主打产品,预计年存栏能繁母猪5000头。
与之同时,总投资2500万元、年缴税收300万元以上的华杰南景商品混泥土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意向协议合作;拟投资2.4亿元、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岩山生态生猪养殖场,日前已完成土地流转、入场路征地工作……
“下一步,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的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巩固好脱贫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改善民生,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岩山镇党委书记林力博对未来工作如是筹谋布局。
三农工作稳步跟进 美丽家园入画来
付艳喜今年45岁,退伍后在外打拼多年,近年返乡后创建了洞口县社山农机机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流转当地700多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和200多亩山地种植油茶,成为远近有名的“能干人”。2019年,合作社丰收优质稻谷42吨;2020年,受南方多雨影响,丰收优质稻谷36吨。
“聘请了16名‘老把式’维护田间的日常管理,每人每天开工资80到100元,农忙季节,要聘请200多人来帮忙,每人每天工资在200元以上。”付艳喜与记者交流,“今冬准备栽种油菜300亩,按亩产油菜籽300斤计算,可榨油100多斤,每亩可创利润在1000元以上。”
像社山农机机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及付艳喜一样的种养大户,岩山镇几乎每村皆有。比如月塘村的百亩蔬菜合作社,中岩山、阳家山及菱角双龙村蜜桔、油茶规模化生产合作社等。作为传统农业镇,为了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镇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导企业参与,形成规模种养,并通过农产品加工、包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狠抓村级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及田间地头防污治污,竭力落实各级河长制。如今,农舍规划井然有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南方与北方不同,丘陵地带种植油菜从育苗栽种到收割打场,全靠人工操作,其实真要算下来,种油菜赚不了多多钱。但我们这里山美水美,我只想每年油菜花开扮靓我的家乡,香甜这片土地。”付艳喜荷锄站在油菜地里,诗意般描摹他心中的妙曼画卷:连绵的雪峰山显出柔美的曲线,以最温暖的方式怀抱村庄,身边的青山溪温柔得像水盼兰情的女子,田垄间盛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温馨的农舍里飘出来的是优质稻米的清香……这,岂不就是那抹迷人醉人的乡愁?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村民的务工、创业、生产情绪都很高。他们的创收渠道和途径已从过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随着‘乡下不比城里差’及‘回老家、建家乡’的观念转变及返乡创业人数的与日俱增,我相信,岩山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林力博表示。
(刘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