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3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河北省扶贫办主任李志刚、江西省新余市委副书记曾萍、贵州省江口县委书记杨华祥介绍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江西省新余市委副书记曾萍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意见》,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去精准识别、动态监测、持续帮扶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这“两类人群”,以防止他们返贫致贫。我们考虑,在工作中还是离不开精准化和常态化的要求。在实践中,最终还是想到了借助“智慧新余”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广泛发动各个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了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精准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有三个方面:
第一,立足平台,开展常态化比对。依托新余信息统一交换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开发了一套覆盖全市各领域、各部门以及所有县区和乡镇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支持60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数据信息“一站式”核对,我们把这个核查系统运用到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之中,常态化地来开展这项工作。比如,对易致贫农户来说,在得到他们的授权后,由相关部门定期比对,就可以精准地核查到这些家庭的相关信息,并决定是否给予他们扶持资格。对脱贫户来说,得到他们的授权后,同样由教育、卫健、医保、住建这些行业扶贫部门来常态化比对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筛查他们返贫风险。目前新余市的信息比对频率位居江西省前列。
第二,信息共享,实现动态化监测。我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部门长效参与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动全市32个部门参与防止返贫监测。在以前农户自下而上自主申报的同时,把行业部门自上而下的筛查预警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补充手段,建立起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地筛查这“两类人群”因学、因病、因疫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影响,可能导致的返贫风险。一旦行业部门筛查到这些返贫风险信息,就会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我们扶贫部门,再进行比对和认定,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掌握预警对象。根据比对结果,对确实有风险的,就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精准地制定措施进行帮扶。帮扶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会组织行业部门再来定期核查这些家庭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果是已经稳定地消除了风险,而且稳定地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我们就会解除他的预警监测。如果是没有消除风险的,会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大力度帮扶。
第三,整合资源,抓好精准化的帮扶。今年针对这“两类人群”,江西省出台了很多指导性文件,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帮扶力度。新余市大力整合行业扶贫部门和社会资源力量,充分发挥产业、就业、扶贫小额信贷、防贫保险、兜底保障等这些扶贫政策的作用,特别是更加注重对这“两类人群”的事前和事中帮扶,按照“遇困即扶”的原则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比如说,在产业方面,鼓励、引导这“两类人群”以资金、生产要素或者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农业产业中来,他们就能获得资产收益、产业分红或者务工工资等来增加收入。还有社会帮扶方面,我们发动全市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慈善捐赠,所筹集资金和物资统筹用于解决这“两类人群”最急需、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在动力激发上,充分发挥“小康驿站”扶贫扶智的作用,鼓励他们用劳动换积分,用积分来兑换物品,通过这种增收激励方式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保险助力上,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参与防贫保险新方式,由新余扶贫慈善基金会筹集社会资金,开展防贫保险,筑牢了防止返贫致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伍策 楠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