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9日讯 文化,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名片,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是一座城市实现腾飞发展的精神助力。
“十四五”期间,银川市将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银川市、县(市)区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100%达到国家西部地区等级标准;并促进“企业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流动图书站”等新型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加强银川市图书馆的引领辐射功能,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龙头作用,基本实现图书馆“通借通还”,全面推行文化馆总分馆制模式。推进公共文化流动化服务,扩展服务半径。
同时,采取“订单式,菜单式”模式,每年完成下乡演出1000场、广场文化1000场以上,推进群众文化形成广场文化“天天演”、广场舞蹈“天天跳”、百姓讲堂“周周讲”、“书香银川月月香”的局面。不断提升“美丽乡村文化大集”“书香银川”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以银川市民文化艺术节为引领,联动开展县、乡、村文化活动,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着力推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策划实施黄河文化旅游节、贺兰山文化旅游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展演、秦腔节、青年戏剧节等文化品牌活动。鼓励县(市)区创办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积极支持基层群众自主开展文化活动。注重满足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和特定地域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活动“无死角”;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供需机制,不断完善银川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总队运行机制,及时公布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争取年均参与志愿者超30000人次。
除此之外,银川市还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深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实施“一村一品”创建,指导各乡镇村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传统民俗为主要内容,开展特色文化项目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一乡镇一支特色农民艺术团、一村一支特色文化活动队、一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并依托银川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特色文化资源,举办景区主题性艺术节、音乐节、戏剧节等,打造一批特色文旅品牌。(伍策 鬼谷)